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鋼琴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高校對鋼琴教育改革也提出新的要求,這些改革旨在讓鋼琴教師打破傳統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以“素質教育”理念為依托,激發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磨煉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提高學生學習鋼琴理論知識的自主性,使高校鋼琴教育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基于此,高校鋼琴教師應多角度優化教學方法,以“創新”“多元”“實踐”為核心,探索適宜的鋼琴教學方法,使鋼琴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助推鋼琴教育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教學模式;教學建議
高校鋼琴教育課程內容十分豐富,課程體系十分完善,需要鋼琴教師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多元化教學中,將課程涉及的諸多彈奏技巧和知識通過體驗啟發、情境啟發、問題啟發等方式教給學生,幫助學生夯實鋼琴基礎,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技能。從教育本質來看,要真正使高校鋼琴教育實現多元化發展,不只需要鋼琴教師擁有多元教育意識,還需要教師將多元教學視作實際可行的教學手段,貫徹于教學實踐全過程。本文從分析現階段高校鋼琴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針對性地提出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的建議,助推中國鋼琴教育的發展。
一、目前高校鋼琴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實際教學形式創新不足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的鋼琴教育雖然整體基調向上,但是,細觀實際教學過程依然可以發現,鋼琴教師在教學方法應用上存在“單一化”問題。鋼琴教學方法的單一、片面、局限,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必然的[1]。首先,鋼琴教育同其他專業教育一樣,長時間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其次,發展本身就具有利弊共存特質。只要有發展就會呈現“一邊解決問題,一邊出現新問題”的現象。所以,鋼琴教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順應人才培養標準的變化,對鋼琴教育進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進與創新,使高校鋼琴教育獲得真正發展[2]。但是,事實上,一部分鋼琴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創新鋼琴教學方法過程中,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改革思路,為避免鋼琴教學質量出現“不提反降”窘境,便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一部分鋼琴教師則僅使用同一套教學方法面對不同學生,忽視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考量,這都不利于鋼琴教育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二)過于注重專業技巧,忽視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從高校鋼琴教育的教學現狀來看,我國一部分高校當下已經能實現“一對一”的教學指導,整體鋼琴教育亦取得卓越成績[3]。但是,仔細觀察高校鋼琴教學的單次教學課堂不難發現,一部分高校鋼琴教師在開展鋼琴教學時,過于強調對學生進行技術技巧的磨煉,無形中忽視了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綜合素養的提升。結合以往對高校鋼琴教育情況的調查筆者發現,忽視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及藝術思維開拓已經成為一種普遍問題。一部分鋼琴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難以走出“技巧論”影響,將培養學生的專業技巧視作根本目標。我們雖不能說這樣的教學理念是錯誤的,但若鋼琴教師一味強調培養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學生的技巧磨煉就會出現所謂“上限”,依賴性強、反思性差,學生面對鋼琴技巧提升訓練找不到出口,甚至出現增負減效的現象[4]。為此,鋼琴教師應多多轉換教學角色,以“點撥者”“輔助者”身份,重點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為學生架起一座可打通悟性脈絡的思維之“橋”,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實現整體發展提升。
(三)過分注重古典教學,對本土文化結合不足
縱觀我國大部分高校鋼琴教育,絕大多數高校鋼琴教育依然以古典鋼琴演奏教學為主[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古典鋼琴作品數量多且經典,其對學生在鋼琴演奏技巧訓練上的作用無可取代,無法超越;另一方面,研究古典鋼琴作品本就是長期以來我國鋼琴教育的重點,所以,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古典鋼琴教學實屬必然,這一教育發展方向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改變,但是,“無法改變”不等同于“不改變”。最重要的是,鋼琴教師教給學生基礎鋼琴知識時,需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演奏技巧,一方面靈活融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為學生開闊鋼琴學習視野的實際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比較視野和思考能力,提升學生學習鋼琴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收獲技術技巧層面的提升,讓高校鋼琴教學走出“西方制造”籠罩,生動展現我國音樂文化的內涵,為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提供支持。
二、優化高校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的具體策略
(一)多元選擇作品,創新教學模式
在高校鋼琴教育中運用新穎教學方法,實現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首先,要夯實學生的鋼琴基礎。鋼琴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和諧的互動關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學生想要了解的鋼琴作品,使學生對鋼琴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有效學習、逐步學習[6]。例如,鋼琴教師為學生布置樂曲作業時,可以靈活篩選一些民族性鋼琴作品,讓學生在學習對比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從“西方制造”轉變為“中國制造”。或者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如《最炫民族風》鋼琴演奏版,從學生的角度導出趣味教學內容。畢竟,當下時代,鋼琴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若鋼琴教師只注重教給學生單一類型鋼琴知識,學生走出校門就會被快速挫傷。而學生除了經典鋼琴作品演奏以外,又難以利用其他特長脫穎而出。所以,鋼琴教師必須契合時代需求,為國家培養復合型鋼琴人才,把“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多元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未來得心應手地應對社會變化,享有特色化技術技能的加持,真正開闊鋼琴視野。
(二)優化教學設計,開展情境教學
顧名思義,“情境教學法”就是指鋼琴教師有目的、有方向、有參考地為學生創設一些主題情境,使學生受到主題形象的引導而深化相應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與學生本身的學習發展規律極為契合,能直接動態調動學生的心理機能,開發學生的情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使學生進行實踐訓練[7]。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鋼琴教師基于對所帶學生的性格與學情的了解,從學生的本真情感出發,為學生創設鋼琴教學情境,這一過程需十分注重語言藝術的融合。首先,鋼琴教師在設計鋼琴課程教學語言時,要將語調、語速等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營造適宜的語言情境。其次,鋼琴教師要注重語言情境創設的針對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語言情境,構建一個具有靈活性與包容性的教學情境,避免學生滋生不良情緒,始終勇于挑戰、主動訓練[8]。例如,在進行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一課的教學時,鋼琴教師可配合該鋼琴曲的主題情感,使用生動語言為學生描繪廣闊、緩慢的樂曲情境,讓學生在語言藝術的感染中感知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寧靜,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三)組織教學互動,深化小組合作
近年來,信息技術教學在高校鋼琴教育中廣泛應用,鋼琴教師除了可以從教育者視角不斷為學生創設適宜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外,還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直接將教學課堂交給學生,組織一個以“互動”為核心的動態鋼琴課堂,培養學生的鋼琴思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打破以往的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鋼琴教學得到多元發展。例如,在教學《肖邦練習曲》一課時,鋼琴教師既可以使用投影儀減少講解教學時間,直接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聽結合刺激下滌蕩心靈,加深對作品音樂內涵的理解,還可以直接使用互動討論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觀看體悟相互交流、平等探討。以學生在樂曲中捕捉“C大調”亮點展開討論為例,學生不僅可以就“C大調”的知識展開細化分析,還可以直接展開現場練習,邊學習、邊思考、邊體驗,切實提高鋼琴學習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四)補充技術技巧,進行實踐指導
在我國高校的鋼琴教學課程中,鋼琴教師不僅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新教學方法,還要在融合本土文化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讓學生獲得靈活的技術技巧的補充指導,自覺加強實踐訓練,讓學生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提升素養,在素養提升支撐下獲得整體提高。在高校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要求下,首先,鋼琴教師要根據“以生為本”原則組織課堂實踐,將提升學生實踐素養放在首位。以指法練習為例,鋼琴教師既可以為學生提供《莫扎特鋼琴演奏曲》《李斯特演奏曲》《肖邦練習曲》供學生實踐體驗,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劉三姐主題幻想曲》《晚會》等讓學生根據自身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曲目進行演奏;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階段性匯報演出,讓學生走出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局限,在趣味匯報演出中激活自身的鋼琴演奏潛能,并切合個體的“好勝心”,讓學生在主題演出活動中受到鼓舞、提升自信,加深對鋼琴演奏的感情;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參與技術技巧提升專題講座,使學生把聽、學、思、用有機結合,為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提供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當今時代的教育發展形勢,我國高校鋼琴教育多元化發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鋼琴教師要從教師視角出發,對自身教學水平與鋼琴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為高校鋼琴教育的改進與創新制訂針對性規劃,明確階段性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在融合我國本土文化,擺脫西方鋼琴教學模式束縛的前提下,使學生掌握鋼琴演奏技巧和鋼琴理論知識,并內化為自身技能,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復合型藝術人才。
作者:陳虹燕 單位:肇慶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