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局創建會議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元旦剛過,我市“兩會”剛剛閉幕,年底各項工作都十分繁忙之際,市委、市政府今天召開2009年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動員會,這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對創森工作的高度重視。今天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對全市創森工作進行再組織、再動員、再部署,力爭早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會上,市委涂書記、市政府張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按兩位領導的講話要求認真抓好落實。根據會議安排,我就全市創森工作作個簡要發言:
一、回顧前段工作,增強創森信心
去年全市創森動員大會后,各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緊緊圍繞創森工作總目標,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創森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省委羅清泉書記十分關注、支持武漢的爭創工作,并就我市創森工作專門致信國家林業局賈治邦局長。4月份,省政府專題向國家林業局發出申報函。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制發了工作方案,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市委涂書記、市政府張市長多次作出批示,專題調研創森工作,并專程到國家林業局匯報我市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情況。
(二)國家林業局全力支持。10月下旬,國家林業局賈治邦局長在省委羅書記的致信中作出批示:“一定要大力幫助,盡快把武漢建成森林城市。”并委派有關專家專題考察調研我市創森工作。12月中旬,專門率隊到漢考察指導我市創森工作。賈治邦局長對省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森林城市創建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的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武漢的創建基礎較好,提出的十大創森工程,很有特色。雖然目前森林覆蓋率接近26%,與35%的創建考核指標有一定的差距。但考慮到武漢是“百湖之市”,水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6.1%,在計算森林覆蓋率指標時可以考慮從國土面積中剔除水面面積,剔除水面面積后的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34%。通過創森“十大工程”建設,達到35%的創建指標是沒有問題的。
(三)創森工作扎實推進。一是精心編制創森總規。我市委托中國林科院編制了《創森總體規劃》,確立了“水鄉林城、生態武漢”的森林城市建設理念。二是加快推進生態項目。全年中心城區新增綠地面積217萬平方米,植樹51萬多株。遠城區共完成血防、碳匯、產業等項目造林8.26萬畝,四旁植樹676.8萬株。三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織三網,加快實現水體、道路、農田林網化,構筑生態網絡;建大綠,加強58座山體、40個湖泊的保護,加大公共休閑綠地和小森林建設,實現森林進城;促增收,通過建設村灣風景林、庭院經濟林,已有1180個建制村實施綠色家園建設,植樹985萬株,發展庭院經濟林10多萬畝,惠及40多萬個農戶。
(四)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全市組織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創森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辟創森專欄,播發公益廣告。組織舉辦了創森征文、攝影大賽。9月下旬,《中國綠色時報》連續4天在頭版頭條及重要版面對我市創森工作進行了大篇幅系列報道。各區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裝大型創森公益廣告牌,開辟17個義務植樹基地,組織50余批次20多萬人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森林城市建設,擴大了創森社會影響。
雖然前段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規定的38項指標,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創建氛圍還不夠濃厚,初步調查統計顯示,市民知曉率85%,與目標值90%還相差5%;支持率78%,與目標值80%還相差2%;剔除水面后的森林覆蓋率為34%,與目標值35%,還需提高1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地率為32.04%,與目標值33%還相差0.96%;生態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等等。
二、對照創建標準,突出工作重點
2009年是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關鍵一年,我們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對照標準,緊盯目標,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扎實推進綠色通道、三鎮綠島、綠色家園、山體復綠等“創森十大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各項工作任務。
(一)打造綠色通道,構筑生態屏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自愿、業主開發、各區申報、以獎代補”的原則,提升公路林帶建設標準,林帶單邊建設寬度拓寬為15至30米。具體項目由各區政府申報,市政府根據各區建設情況“以獎代補”,爭取完成200公里長的道路林帶升級改造,增強綠色通道的景觀效果。
(二)加快城鎮綠化,實現城在林中。突出濱江濱湖特色,以城市建成區為重點,構建水網綠網交融,景觀優美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大力推進“綠滿濱水”、“顯山透綠”、“親民綠化”等三鎮綠島工程建設,加大城內公共休閑綠地和小森林建設。新建、續建13個公園、10片城市小森林,對12處重點路段實施拆墻透綠,啟動王家墩國際商務區綠化,組織實施陽臺、墻面、立交橋和屋頂等立體綠化示范工程。建成區建設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植樹50萬株。
(三)發展林業產業,建設綠色家園。一是以創綠色家園行動為載體,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完成500個建制村村灣風景林和房前屋后綠化,植樹469萬株;新增農田林網控制面積5萬畝;完成通村通灣道路綠化300公里。二是加大林果基地建設,新發展以苗木花卉、無公害茶、綠色水果等為主導的林果產業基地5.27萬畝。三是加快建設各類休閑綠地、森林公園、休閑農莊等生態休閑場所,提升森林休閑功能。
(四)推進生態工程,增加森林總量。一是挖掘現有林業用地資源潛力,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積5萬畝。二是結合退耕還林、碳匯造林等項目,完成荒山綠化造林2.8萬畝。三是結合血防、低產林改造等項目,完成宜林地造林5.88萬畝,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實現森林圍城。四是大力開展中幼齡林撫育,促進新造林迅速成林、稀疏林地郁閉度達到0.2以上。
(五)構建濕地水網,彰顯城市特色。做好水生態、水環境和濕地資源保護工作,構建原生態、近自然、親市民的濕地生態水網系統。一是加強中心城區城市湖泊濕地公園建設,營造“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的湖泊景觀帶。二是積極開展水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推進武漢新區六湖連通、大東湖生態水網構建工程。三是加強遠城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濱湖水岸線林帶建設,改善湖泊水環境,美化湖泊水岸景觀。四是積極實施江河綠化工程,加快推進江灘綠化及江河堤防等水體沿岸生態保護和近自然水岸綠化。
(六)弘揚生態文化,促進自然和諧。積極建立森林或濕地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相關設施,強化生態科技普及。進一步健全義務植樹活動機制,鼓勵全民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盡責率達到80%以上。廣泛開展城市綠地或樹木認建、認養、認管等活動,擴大幸福林、三八林、青年林、友誼林、長壽林、成才林等紀念林基地建設。健全古樹名木登記建檔制度,加強古樹名木的嚴格保護管理。加強各類林業法律法規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市民植綠興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意識,確保創森的知曉率達到90%、支持率達到80%。
三、落實目標責任,強化工作措施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項繁重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照創森指標要求,要實現創森宏偉藍圖,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時間非常緊迫,任務十分繁重。
(一)加大宣傳,營造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知綠、愛綠、植綠、護綠意識。一是擴大社會影響。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森宣傳。二是全民動員發動。利用電視、公交車身和出租車電子顯示屏等載體,加大創森宣傳,各區都要安裝一批大型戶外公益廣告牌,擴大創森宣傳覆蓋面。三是調動社會參與。大力開展“綠色志愿者”、“綠色社區”、“綠色校園”、“綠色企業”等評比授牌活動,提高市民參與度和綠化意識,擴大創森工作影響力。
(二)創新機制,社會共建。要按照創建任務分工,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落實目標責任,廣辟資金渠道,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投資造林綠化。要積極探索城鄉互動、市區聯動,行政機關與企事業單位互動,國家、集體、個人互動,全社會參與模式,鼓勵多種主體參與森林城市建設。
(三)策劃項目,加大投入。要積極整合策劃大項目,大力爭取國家和省里的支持。各區要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建設資金納入政府公共財政預算。按照爭取國家支持一塊,市政府安排一塊,部門籌集一塊、社會投入一塊的辦法,千方百計籌措項目建設資金,及早啟動今冬明春創森項目建設。
同志們,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是推進我市“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下步,我們要按照這次會議精神和國家林業局的具體要求,根據國家森林城市申報評估指標和程序,進一步對照標準,鞏固提高,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圓滿完成各項創建任務,切實做好迎檢的各項準備,力爭早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