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freesexvideos第一次,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基施工工藝

地基施工工藝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基施工工藝

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第1篇

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的特點

1. 隱蔽性。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之前的工序被后來的工序所覆蓋,二者以復雜的銜接方式相互聯系,所以,使施工工序質量呈現隱蔽性的特點。這種隱蔽性在監察工程質量過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為監察部門對于工程在基礎工程工序上監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加強對隱蔽性的施工進行監管。

2.事故多發性。由于地基的基礎設計缺陷或者施工過程出現問題,導致地基不牢,引發許多房屋倒塌以及人員傷亡的事件,所以,在工民建工程地基施工過程中,提高有關地基的施工技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3.重要性。如果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才發現在地基的基礎工程方面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勘察的問題,地質問題還是施工的問題,都會使地基失去應有的穩定性,對地基的基礎工程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而這種地基質量缺陷是無法進行彌補的,對人的生命以及財產構成威脅,一旦出現倒塌或者下陷等問題,造成巨大的損失必然會超出建筑工程地基的基礎施工的成本。

建筑基礎性工程常遇見的問題以及原因

1.混凝土出現裂痕?;炷两Y構出現裂縫是建筑基礎工程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兩點:混凝土在施工之前并沒有重量平均的擺在垂直線上,造成的力量之間的不均;外力作用導致混凝土水分蒸發過快,導致的拉力過大形成裂痕。

2.施工材料質量低下。施工材料對施工工程的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施工隊伍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抗壓能力差,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施工材料難以達標的原因有兩個:施工人員缺乏職業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了減少經濟付出采用低質量的建筑材料;設計人員沒有將標注的施工材料加以標注,導致材料的錯誤使用。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礎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具體體現在:

1.工程勘察技術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整個項目工程的地質和現場情況進行全面、細致、嚴格的勘察,從而使施工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充分的了解和明確現場地層的具體結構,為施工設計和作業提供全面、詳細的地層數據資料。施工人員要根據建筑工程的實地情況和設計要求切實的編制科學、可行的工程勘察方案。要結合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通過運用多種試驗方法,對工程現場進行多角度、多思維的研究和討論,從而最大限度的符合設計施工的要求。同時,勘察人員還要加強對施工現場鉆探、抽檢、測試等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從而提高勘察結果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2.土方開挖技術

土方開挖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開工后首先要進行的項目,它的技術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和進度。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和現場的實地勘察情況,確定開挖方案。要對施工的工藝、順序、流向以及機械設備和施工方法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和確定,從而確保土方開挖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還要在開挖過程中,對孔位深度進行合理的控制。通常情況下,重要孔位探孔的深度要大于硬持力層下5m的位置,并根據實際的工程需要,適當的加深深度。此外,施工人員還要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對施工項目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處理。

3. 基坑支護技術

(1)排樁支護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利用配合錨桿、鋼樁、混凝土灌注樁等部件,結合基坑土層內部的支撐結構對土體實施共同的支擋。排樁支護技術的結構設置主要包括錨桿式、拉錨式、懸臂式等,它的施工工藝方法常用的有泥漿護壁灌注樁技術、套管灌注樁技術以及干作業灌注樁技術等。在進行排樁支護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先進行孔灌注樁施工,注意對其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最后再實施破樁冠梁項目的施工。

(2)逆作法技術。這種技術是當前建筑界較為先進、成熟的一種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在逆作法的施工過程當中,施工人員常常運用土方挖掘和上部交替這兩種施工方法,來達到降低載荷對建筑基坑上部土體的影響和負擔。同時,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還要注意施工前在基坑的周圍預先留出足夠的距離,以確保人工鉆孔樁以及混凝土灌注樁項目的順利施工。

4.地基處理技術

(1)鋪墊材料技術。鋪墊材料技術主要是在房屋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表層鋪設適當的土工織物,從而利用它們在耐腐蝕性、抗拉強度、整體連續性、操作施工上的優勢,來改善和提高地基土體結構的牢固性和穩定性,從而強化房屋建筑地基的負載承受能力,以免出現房屋的不均勻沉降、下陷等問題。

(2)換土墊層技術。這一技術主要是將建筑地基基礎中一定范圍深度內的不合適土層除去,并回填進一些砂、灰土或碎石等強度較高的材質,而后并夯至密實,從而使像軟土層、淤泥質土等不理想的土質符合建筑施工設計的要求和標準。一般情況下,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礎的施工過程中,經常運用的墊層包括:碎石墊層、砂墊層、砂卵石墊層、素土墊層、礦渣墊層等。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通過運用水撼法、振動法或者根壓法等施工方法確保墊層的密實度達到施工設計的標準,并根據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嚴格控制土層中的含水量,并確保土層的壓實性符合施工的要求,從而提高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

結語

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路橋梁 軟土地基處理

中圖分類號:F54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軟土地基處理的目的及把握的原則、標準

1.1軟土地基處理的目的

在進行路基施工前時,碰上軟土地基段,一定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對不符合承載力要求的路段進行處理,從而保證整個公路工程的質量。由于各路段的地質特性不同,路基的原始高度也存在差異,因此,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時,采用的方法和技術也要有所區分。通過使用換填、夯實、排水、擠密、膠結等辦法對地基進行處理后,地基的工程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最終實現理想的效果。具體目標有:1)提高了地基的抗剪強度;2)降低了地基的壓縮性;3)改善了地基的滲透性。

1.2軟土地基處理標準

建設質量是保證公路安全、有效運行的關鍵所在,公路地基一定要保持足夠的強度,同時,公路路基的沉降變形情況要得到嚴格的控制,一定要將路基的沉降值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后,路堤路基施工后的沉降值不能超過30cm,而橋臺臺尾路堤過渡段施工后的沉降量則不能超過10cm。在項目預算設計中一定要特別考慮軟土地基地段施工費用,工程總投資的兩成以上要用于軟土地段的地基加固工作。

2施工中軟土地基的主要處理技術

2.1強夯法

強夯法是由法國Menard技術公司在全球最先提出并投入實際施工中的,20世紀60年代,我國引入了這項技術。強夯法一般采用50t左右的強夯機進行操作。將噸位在100kN~400kN之間的夯錘運吊到6m~40m左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形成對軟土地基強烈的沖擊力,對地基土施加強勁的擠壓力,使地基土在這個過程中被振密和壓密,使軟土的強度、壓縮性、含水量等發生明顯的變化,達到加固地基的目的。在采用夯實法時要注意控制好土體的含水率,這是保證達到夯實目的的關鍵。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在實際的施工操作中,夯實法已經很少被用到了。

2.2排水固結法

在超荷載作用于粘土地基時,粘土會逐漸排除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孔隙比變小,地基也隨之產生固結變形現象。另外,隨著超靜水壓力慢慢消散,粘土的有效用力隨之增強,地基土的整體強度得到了提高。在工程解決粘土地基的沉降、穩定問題時。多會用到排水固結法,在加載預壓的工作期間使地基沉降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地基土的抗剪壓強度也得到了增強,從而使地基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能得到了提高。

2.3注漿加固法

注漿法指的是將一些具有膠結或填充功能的漿液材料通過壓送設備注入土層中,作用于土顆粒的間隙、巖層的裂縫或者土層的界面中,使之發生擴散、固化等,從而增強地層的強度的一種地基處理技術。注漿法的加固效果十分明顯、適用面比較廣,但操作的成本過高。注漿加固法又包含:深層攪拌法、深入性灌漿、通過鉆孔、劈裂灌漿法等。其中,深層攪拌法比較常用。深層攪拌法多用于處理淤泥質土或者含水率較高的地層,以及一些承載力特征值小于120kPa的粉土、粘性土等。

2.4加筋地基

在施工過程中,把地基下面一定深度內的軟土層進行剔除,隨后在將加筋墊層鋪設進去用作地基持力層,加筋墊層通常是由土工合成材料和砂石等組成的,土工合成材料是運用于巖土工程中的各種合成材料的總稱。當這種材料的用量滿足了工程的需求,對地基的性能就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

2.5高壓噴射注漿法

高壓噴射注漿法主要作用于黏性土黃土淤泥質土人工填土等土質類型的地基。主要方法是把有著特殊噴嘴的注漿管放置在一定深度的土層中,將土體和固化漿液用高壓噴射流進行混合,從而使地基土體硬化和凝固。這種方法曾經在日本、意大利以及聯邦德國得到了快速發展。

2.6拋石擠淤法

拋石擠淤法通常應用于常年積水的洼地。由于洼地、泥沼等地形的排水施工困難,并且表土呈流動狀態,當其厚度較薄,從而片石能沉在底部的厚度小于3m的軟土路段或泥沼時,即可采用拋投片石,片石粒徑大小應當大于30cm,且保證其小于30cm粒徑的含量小于20%。此方法應先從路堤的中部開始,先向前突進然后再漸次向兩側展開,從而使淤泥向兩側擠出,當片石拋出水面后要用重型壓路機進行反復碾壓使之密實,然后上部再鋪反濾層,最后進行填土碾壓?;蛘咧苯訉⒃杏倌鄬酉韧诔?m左右深,并留有一定淤泥層,然后再進行拋石擠淤,當鋪設反濾層碾壓密實后最終進行填土,其沉降基本穩定之后,再進行路面的施工,效果也較良好。

3.加固軟土地基的措施

軟土由于具有含水量高、壓縮性大、透水性差、強度低和變形穩定所需時間長等工程特性,一般不能直接作為天然地基使用,需經過加固處理以減小道路路基在荷載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路基沉降是導致路基變形、破壞的主要原因,因此對軟土地基處理恰當與否,不僅影響工程的投資,而且將直接影響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質量。對軟土地基的處理對策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處理后的地基必須滿足強度、變形、動力穩定性和透水性要求,從而達到減小道路路基在荷載作用下引起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的目的。

3.1 施工本身角度

加快土層排水固結,可選用砂井、砂井預壓等方法提高地基承載力。對于黏土中夾有薄砂層或石層現象,可采用砂井預壓加固,削弱土的壓縮性,使地基承載力增強。如果軟土地基加載加大會很容易出現地基土塑流擠出,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這一現象,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對施工速度和加載速率進行控制,速度不能過快。具體做法為利用現場加載試驗來觀測,在掌握沉降情況后,再對加載速度控制,把握好加載間隔時間,逐漸固結地基,逐漸提高強度,這樣可有效避免地基土出現塑流擠出;通過對建筑物四周打板樁來防止出現地基軟土擠出,對于板樁的要求是需具備足夠的剛度以及鎖口抗拉力,對向外的水平拉力進行抵抗。此方法存在一大弊端,即材料消耗較多,不經常使用;反壓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擠出,軟土是否出現塑流擠出取決于作用在基底平面處的壓力。壓力小則降低了出現塑流擠出的可能??稍诨A兩側堆土反壓來減少壓力差,使得地基穩定性更好。

3.2 參照地質和施工條件

施工過程占地應盡可能多些, 施工工期要合理安排, 不能過于緊;材料應該選擇容易獲得的,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能就地取材最好,這些是在選擇地基加固方法時必須要考慮到的。

實施科學的管理,在選用了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之后,還要對施工進行有效地管理,這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當前,因施工管理不善而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地基擾動、機械行走路線出錯,這些會造成地基加固不均勻、場地沉降不均勻等等,因此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紤]環境因素,在地基加固過程中, 應當將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考慮在內。具體說來包括,新填土會對原有道路產生側向擠壓位移或沉降;進行打樁等施工時會出現噪聲,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對于交通和環境也會帶來影響。

4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科技水平和國民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公路橋梁建設也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全國各地的公路橋梁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新的建設歷史時期,工程人員要從施工的實際情況出發,妥善運用好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提高地基的整體性能,為公路橋梁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伊曉東,周國成,孫煒.基于如軟地基下的變形觀測數據精度與可靠性分析[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3).

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第3篇

關鍵詞:道路工程、軟基處理、工藝技術

中圖分類號: U41 文獻標識碼: A

1、軟土地基施工現狀

軟土地基的性質因地而異 因層而異,不可預見性大。在設計、施工過程中,稍有疏忽就會出現質量事故,常見的事故有:勘察設計不詳細或不準確,導致對應該作軟基處理的地段未作處理設計,此類工例不少;已知是軟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軟土地基處理,造成路堤失穩或危及線外建筑物;雖然作了軟土地基處理,但是措施不力, 施工不當造成路堤失穩;堆料不當,未按規定分層填筑,填土過快,碾壓不當,造成路堤失穩;擾動“硬殼層”或填筑不當,使“硬殼層”遭受破壞, 導致路堤失穩。軟土地基上往往有一層強度比軟土高的土層,被稱為“硬殼層”。“硬殼層”可以起到承重和擴散應力作用,利用好“硬殼層” 對于減少工程投資是有意義的。有的地區甚至認為,有“硬殼層”存在的軟土地基,寧可不作軟土地基特殊處理,充分利用“硬殼層”的擴散應力作用,采取預壓措施,以保持填筑路堤的穩定。但若對“硬殼層”的勘察、利用工作做得不好,則達不到頂預想的效果;由于臺背填土使地基對結構物產生負摩阻力和縱向推擠作用,引起橋臺發生變位以至損壞。在軟土地基上的橋臺,基礎不論是用支承樁或是摩擦樁,由于臺背填土引起軟土層發生較大的沉降,對橋臺及樁基礎產生縱向推擠向河中方向和負摩擦力作用,輕則使橋臺發生位移或下沉,重則損壞橋臺危及橋墩,這種現象尤以輕型橋臺為甚。此類現象出現不少給工程的進展和完工后的使用帶來不利影響。

2、工程概況

東安花園周邊道路工程總長3.52 Km,起止樁號K3+240~K6+760。道路走向主要沿著現有河涌走向,地質較差,含水量高,軟基處理工作量大。

3、施工技術及工藝研究

3.1清淤換填

3.1.1在紅線內測量放出要清淤范圍,并挖探坑,以確定清淤深度與設計是否相符。當深度超過常規深度時向監理工程報告,以便改為樁基加固地層。若在換填深度范圍內,則可安排施工土質便道進場,便道碾壓密實以滿足運輸車輛通行,每條土質便道服務范圍為挖掘機的有效旋轉直徑。

3.1.2便道墊鋪后,用挖掘機從遠離主干便道一端倒退清除全部淤泥到良好地質界面,自卸汽車外運到棄土場堆放。

3.1.3清淤完一段整幅路基后,立即報告監理工程師,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地基承載力合格后,從主干便道一側向內回填50~80cm厚的粗砂墊層或鋪設土工格柵后回填道碴間隔料,每層碾壓達到設計要求的密實度。

3.2水泥攪拌樁施工

3.2.1鉆機就位:按照設計樁位平面圖仔細復核放樣樁位與距離,就位后的鉆機臺保持水平,不傾斜、不偏移。鉆機的鉆頭對正樁位中心的誤差不大于設計規定的10cm,鉆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3.2.2攪拌下沉:攪拌樁機冷卻水循環正常后,啟動攪拌機,放松樁架鋼絲繩,使攪拌機沿導向架切土下沉,使土攪松,下鉆的速度根據土質的軟硬分別使用快慢檔。攪拌下沉速度以0.7m/min為宜,如下沉速度太慢,可從輸漿系統補給清水以鉆進。鉆進深度根據現場的實際淤泥層厚度確定。鉆進到設計標高后,四擋原地攪拌1-2min后結束。即可開始摻入按預定水灰比拌制的水泥漿,并將水泥漿到入集料斗備用。

3.2.3噴漿攪拌提升:鉆頭鉆至設計深度后,啟動灰漿泵,出口壓力保持0.4~0.7Mpa,使水泥漿自動連續噴入地基,攪拌機邊噴邊旋轉邊嚴格按照設定的速度提升,直至設計樁頂標高,集料斗中的水泥漿正好排空,其上到地面部分為空攪。

3.2.4采用“四攪兩噴”或“四攪四噴”工藝,成樁結束。

3.2.5清洗:向已排空的集料斗中注入適量清水,開動灰漿泵,清洗管道中殘留的水泥,直至基本干凈,同時將粘附于攪拌的土清洗干凈。

3.2.6鉆機移位:將鉆機整體移到下一樁位,重復上述步驟,進入下一根樁的施工。

3.2.7水泥攪拌樁質量控制

①樁位控制:根據設計樁位布置,經三級測量復查正確后,才能開鉆。

②樁位垂直度和偏差控制:利用樁機的四個支腿油缸進行調平,使鉆桿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樁位偏差不大于100,機臺通過水平尺嚴格控制攪拌軸的垂直度。

③攪拌鉆頭葉片直徑要注意經常檢查,發現崩缺和磨損,應及時更換和修復,使鉆頭直徑控制在450以上。

④噴漿量:根據水泥泵轉速和噴漿量的關系,調節送漿泵電機轉速,保證噴漿滿足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水灰比和工藝參數,以確保樁的質量。

⑤嚴把水泥進場關,及時進行試驗,現場備用水泥應做好防雨措施,不允許使用受潮結塊的水泥 。

⑥漿體拌制時應有防制離析的措施,施工中因故停漿時,宜將攪拌機下沉到停漿點以下1.5m,待恢復供漿時再攪。

3.3堆載預壓法加固路基

3.3.1對現場進行鉆探取樣、試驗。并修筑盲溝、積水井,打設塑料排水板,以保證基底水能夠在填筑過程中及填筑后順利排泄。填土碾壓的同時,埋設沉降壞、孔隙水壓力計、分層觀測儀、淺層觀測儀、位移邊樁等監測設施。

3.3.2按施工規范要求,每層15~30cm逐步分層填筑碾壓,填筑過程中保證分層壓實度,在填筑過程中控制路基邊坡穩定的同時,對邊樁、沉降和孔壓等進行監測,收集預壓的原始過程數據并分析,根據現場沉降變形觀測資料,分析、確定卸載日期以指導填筑施工。

3.3.3在路基填足設計高度后,再繼續填筑約1.0m~1.5m高,對路基進行堆載預壓,在堆載前,須對路基頂面進行碾壓,使其達到規定的密實度。

3.3.4在路基頂面碾壓完畢后,開始在路基面以上進行堆載預壓,使路基承受相應的靜荷載,以提高地基固結度。

3.3.5根據現場沉降變形觀測資料,分析、確定卸載日期,卸載后對交工面碾壓至設計標高。

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第4篇

關鍵詞:換填 沖擊碾壓褥墊層施工工藝

中圖分類號:U213.1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本段路基位于青海省門源縣浩門鎮浩門農場三隊境內,鐵路等級:客運專線;正線數目:雙線;設計速度:200Km/h及以上;正線線間距:5m;最小曲線半徑:7000m;最大坡度:20‰;到發線有效長度:650m;起點樁號DK283+653終點DK287+650,全長為3.997公里。年平均氣溫1.8℃,極端最低氣溫-34.5℃,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結凍期和風季,盛吹西北風。工點地層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統沖積粉土、上更新統沖積細圓礫土、粗圓礫土和卵石土組成,管段范圍內未見不良地質。地質構造:本段處于達坂山深斷裂系達坂山結合帶主斷裂附近,為達坂山結合帶與中祁連陸塊的分界地帶。經多次構造活動的影響,其內部組成與構造變形十分復雜。線路穿越F1等四條區域性大斷裂以及f8等八條次生斷裂。并穿越達坂山復向斜。水文地質:本段范圍內沖溝發育,多為季節性流水,雨水及春融期水量較大。地下水為基巖裂隙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質良好,對混凝土不具侵蝕性。

2工藝原理

路基基底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1)一般基底處理,嚴格按照鐵路路基施工規范及其施工圖紙要求施工。(2)特殊地質基底處理,按照地段不同采用換填、沖擊碾壓、褥墊層夾鋪土工合成材料施工等合理的地基處理措施,并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標準施工。

3施工方法及控制要點

3.1施工前,根據線路不同地質情況,選用N120重型動力觸探、標準貫入、靜力觸探三種原位測試方法的一種結合室內土工試驗進行補充勘察,有疑問時進行地質補鉆,驗證設計采用的地質資料,不滿足設計要求時提出變更進行加固處理,確保不因地質勘察原因造成路基沉降控制問題。

地基處理前,在施工場地周圍做好臨時排水設施。地表處理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或推土機按不同的要求分段作業,按設計要求清表,處理后的基底密實、平整,無草皮、樹根等雜物,且無積水。地面傾斜地段按設計要求挖出臺階。

3.2.挖除換填

軟土、松軟土地基挖除換填地段根據土質情況和換填深度,將設計范圍內淤泥、軟土及松軟土層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再按照路堤相應部位規定的填料、壓實標準和填筑工藝進行回填。換填區域采用機械開挖時留50cm厚的人工清理層。

⑴ 換填施工工藝流程見圖5.2.1。

圖5.2.1挖除換填施工工藝流程

⑵ 工藝要點

① 對施工場地進行清理平整,開挖臨時水溝,將積水排出路基范圍之外,并不污

染農田和周圍環境。

② 根據換填設計,核對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換填范圍,并通過測量定出換填長度及寬度。

③ 根據不同的換填地段,合理配置施工機械。

④ 地面的清表及清淤徹底,并保證地面平整,按要求碾壓密實。

⑤ 斜坡地段按設計挖出臺階。

⑶ 質量控制及要求

① 換填所用的填料種類及其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② 換填深度范圍內的軟土層按設計要求挖除干凈,采用挖掘機挖除,預留30~50cm的保護層人工處理。開挖后的換填基坑深度和范圍滿足設計要求。

③ 地表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機清除植被,保證清表后無樹根、雜草、淤泥等。

④ 地面整平壓實后,做地基承載力檢驗,保證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

⑤ 分層填筑、攤鋪整平換填料,分層壓實質量根據換填所處路基位置分別符合基床以下路基、基床底層的壓實標準。

采用換填法是指挖除凍害地段的凍脹性土,換以物理力學性質較好的非凍脹性土,以消除地基土的凍脹.低矮路堤填土高度小于季節最大凍深,或路塹挖方地段基床范圍內為凍脹性或風化巖石及粉土,結合地基土層的凍脹性質,對凍脹范圍土層進行挖除,換填非凍脹性AB組料.同時為了防止地下水滲入路基引起凍脹.

3.3沖擊碾壓

⑴沖擊碾壓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流程(見圖1)

圖1

①施工前準備

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在原地面將沖擊壓實邊界進行測量放樣,并用石灰灑出壓實邊界。施工前,按設計要求清理沖擊碾壓處理范圍表層種植土,并查看現場地質情況,做相關地質勘探,與設計圖紙上的地質情況進行對比。場地平整完成后,進行沖擊壓實前的地面標高測量。施工現場若有土坎、溝槽等須采用推土機予以整平,使表面凹凸相差不超過100,坡度小于4%,并清除較大石塊等硬質突出物。對于坑穴等應填平夯實,使表面平整。沖擊碾壓前將基底采用光輪壓路機碾壓密實,便于沖擊碾壓設備碾壓行走。

②測放沖擊壓實機行走軌跡

根據路基面寬度,確定循環沖擊碾壓的輪跡走向,用灰線灑出,之后用沖擊式壓實機進行沖擊碾壓,從路基的一側向另一側沖碾,沖碾順序應符合“先兩邊、后中間”的次序,以輪跡搭接但不重疊鋪蓋整個路基表面為一遍沖碾。

③設備就位碾壓

由牽引車拖動沖擊碾,在緩沖區加速行駛,通過測驗區時確保行駛速度不小于12/h。碾壓采用排壓法。在橫向移位時,沖擊壓路機雙輪各寬0.9m,兩輪內邊距1.17m,行駛兩次為一遍,形成4m寬碾壓帶。其中每遍第二次的單輪由第一次兩輪內邊距中央通過,形成理論沖碾間隙雙邊各0.13m,當第二遍的第一次向內移動0.2m沖碾后,將第一遍的間隙全部碾壓;第三遍再回復到第一遍的位置沖碾。每遍縱向相錯1/6的輪周距進行碾壓,在碾壓6遍完成后,回復到第一遍位置開始第二輪6遍碾壓。依次從一側向另一側推移完成全部碾壓遍數。橫向排壓及縱向錯距見圖2、圖3

圖2沖擊碾壓橫向排壓示意圖

圖3沖擊碾壓縱向錯距示意圖

④沖擊碾壓過程中,如果因輪跡過深而影響壓實機的行進速度,可用推土機平整后再繼續沖碾。若沖擊碾壓過程中路基表面揚塵,可用灑水車適量灑水后繼續沖碾;在碾壓過程中當土壤含水量不夠時,灑水進行調整,使其達到最佳含水量±3%。

⑤按第③條及第④條連續沖擊碾壓,至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大于1時,進行設計要求的項目檢測。

⑥若未能達到設計規定的施工質量要求,則重復③~⑤條項目,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

⑵施工控制要點

①沖擊碾壓前,先用光輪壓路機將原地表壓實。

②沖擊碾壓前五遍采用低速沖碾,以免沖擊坑太深,機械行駛困難,沖碾不均勻,影響碾壓效果。

③每碾壓五遍,用推土機平整,光輪壓路機靜碾,并根據含水量情況灑水,以消除地表松散土層。

④碾壓五遍后,每遍碾壓均以不大于12/h的速度碾壓。

⑶ 沖擊碾壓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項:

①含水量。土的含水量由于施工季節不同而異,多數情況下均小于最佳含水量。施工時要適當地灑水,一般要求在最佳含水量的-3~+1個百分點以內,灑水量應根據天然含水量與最佳含水量之差及蒸發量情況等因素來確定。待土體吸收水分后整平壓實。

②松鋪厚度。

③產生裂縫。路基常在填挖交界面上產生裂縫,除了因路基本體沉陷、結合處被拉開外,結合面處理方法不當也是一個原因。施工中可以將挖方段(一般挖制在10m以內)超挖一定深度,然后與填方路基一起回填至設計標高,然后進行壓實。

經過沖擊碾壓能有效地減少路基的工后沉降與差異沉降,保證路堤的整體穩定性,提高路基的整體強度與均勻性. 對于暴露地激活路基的內部缺陷避免隱患提高施工質量等具有顯著效果.對于保證道路的使用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3.4褥墊層

填卵礫石墊層厚度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墊層填筑時,分層填筑壓實,分層厚度、壓實遍數通過現場試驗確定。采用自卸汽車運輸,后傾法卸料,推土機攤鋪,平地機平整,壓路機碾壓。

4結束語

目前,路基地基處理以及填筑已完成,通過現場檢測的數據說明地基處理采用換填、沖擊碾壓、褥墊層夾鋪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必要安全,設計合理。在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中,路基地基處理應用換填沖擊碾壓施工方法越來越多,沖擊碾壓施工環節的安全及質量優先重要,本文施工工藝及方法可以給其他同路基地基處理施工提高參考。

參考文獻

(1)《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2005)

(2)《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005)

(3)《客運專線無碴軌道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2007)

地基施工工藝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軟土地基;房建工程;施工技術

一 、軟土地基的概述

觸變性:軟土在未破壞時, 具固態特征, 一經擾動或破壞, 即轉變為稀釋流動狀態;高壓縮性:壓縮系數大, 大部分壓縮變形發生在垂直壓力為0.1 MPa 時, 造成建筑物沉降量大; 低透水性:軟土的透水性很低, 可認為是不透水的, 因此軟土的排水固結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反映在建筑物的沉降延續時間長, 常在10 年以上;不均勻性:軟土由微細的和高分散的顆粒組成, 土質不均勻, 當平面上建筑荷載不均勻時, 將會使建筑物產生較大的差異沉降, 造成建筑物裂縫或損壞;沉降速度快:沉降速度隨荷載的增加而增加, 沉降速度最大時可達1 ― 2 mm / d ;流變性:在一定剪應力作用下, 具有發生緩慢長期變形的性質; 軟土的長期強度小于瞬時強度。

二 、房建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

2.1 排水預壓法

即利用軟土自然沉降,讓軟土地基排水固結。此法適用于飽和的粘性土地基,為了縮短預壓時間,在砂井上部鋪設砂墊層,使砂井與砂墊層構成地基的排水系統,在填土荷載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結,效果甚好,如工期不緊,通常采用堆載預壓,并分期加壓逐漸填筑達到預期的地基標高。

案例分析:

某工程建設場地屬中等一嚴重液化等級,其天然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施工階段及正常使用階段的要求,須進行地基預處理。由于場地施工后沉降要求不大,承載力要求不高且工期較長,因此本工程選用堆載預壓排水固結法,對土體進行擠壓,以降低土體內的含水量,使土的孔隙減小,土粒結合更緊密,從而增大土的強度、減小土的壓縮性。提高飽和軟土地基的承載力,減小地基施工后沉降。其施工方法如下:

(1)地基排水設計

首先,在軟土原始地基上,先進行吹填砂施工,厚度為1.5 m左右.以達到擠開淤泥、在地表形成硬殼層、改善場地條件、形成表層橫向排水的目的,并有利于填土堆載區的后續施工機械和運土車輛運行。其次,在堆載區內每隔70m設置一條盲溝,盲溝滲濾材料采用粒徑3.5cm、級配均勻的碎石,含泥量不超過3%。滲濾材料用無紡透水性土工布完全包裹,包裹搭接長度不小于30cm,并在溝底設置不小于3%的排水坡度排水。再次,在堆載區周圍設置臨時排水溝和集水井,以便匯集盲溝排水到集水井中。然后用抽水泵排放到附近的江河。然后,插塑料排水板或者袋裝砂井。砂井的砂料選用中粗砂,其粘粒含量不大于3%,粒徑不小于0.5mm,砂的含量占總重的50%以上,并將其中植物、雜質除盡。豎向排水體按等邊三角形布置,間距1米,打入深度需穿透所有淤泥層。并進入底部砂層1米。上端高出砂墊層0.2m,并按設計鋪設土工布。

(2)堆載施工

堆載區分為非圍堰區和圍堰區,其中非圍堰區堆載層厚2.5 m,完成面標高為9.500 m;圍堰區堆載層厚3.5 m。完成面標高為10.500 m。堆載施工時按要求分層加載(每層堆土層厚l m)、分層碾壓,要求密實度達到85%。堆載施工時。用自卸汽車將土運至指定位置后。用推土機將土推平,堆載施工順序由近及遠。

(3)埋設監測設備

為了解深部土體的變形情況,查明孔隙水壓力的消散規律以及堆載過程中土體是否發生剪切變形。在堆載施工過程中同時進行沉降量、分層沉降量、孔隙水壓力及邊樁水平位移等項目的監測。并以監測資料控制加載速率,科學指導施工。

(4)效果分析

采用堆載預壓排水固結法處理軟土地基效果明顯。工程中采用了由近至遠、分層堆載、分層碾壓的堆載施工工藝,可加速飽和軟土固結;通過設置無紡土工布??煞乐股皦|層中水滲透到堆載填土中,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堆載預壓法對各類軟弱地基均有效;使用材料、機具簡單,施工操作方便。但堆載預壓需要一定的時間,適合工期要求不緊的項目。對于深厚的飽和軟土,排水固結所需要的時間很長,同時需要大量的堆載材料,在使用上會受限。

2.2 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是一種新型地基處理方法,它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的主劑,通過特別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攪拌混合,利用固化劑和軟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一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較好穩定性、水穩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適用于處理淤泥、高飽和度的粉士和含水量較高且地基承載力標準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地基。比較常用的是水泥攪拌樁和石灰攪拌樁技術。

(1)施工工藝流程

深層攪拌法的施工工藝:利用水泥、石灰為固化劑,從不斷回轉的中心軸端向四周被攪拌松的土中噴出漿體或粉體固化劑,硬化而成柱。從而提高軟土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提高邊坡穩定性。該法施工過程中無振動、無污染,對周圍環境及建筑物無不良影響,整個施工工藝流程可以概括為:定、鉆、噴、提。定:就是放樣測量,定樁基的位置和鉆機的位置;鉆:就是用鉆機正循環鉆進到設計的深度;噴:就是當鉆進到一定深度的時候開始向樁機高壓噴入事先攪拌好的水泥漿;提:就是在灌注水泥漿的時候,鉆機反循環退出。

(2)深層攪拌樁的技術要點

一是及時試樁,獲取必要的參數,在施工以前,一定要進行試樁,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施工地點的具體地質情況,獲取施工過程中用以參考的必要參數。在試樁施工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泵送速度、時間以及水泥的配比、攪拌的程度等方面具體的數據,可以為接下來的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二是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應該做好施工地點的平整工作,以保障機械的進入和正常施工。如果施工地點有障礙物,應該及時清除;如果施工地點是一片洼地,應該用合適的土質進行回填,一般采用粘土,直至場地平整均勻。其次是要采購合適的水泥,一般采用的是32.5 級的硅酸鹽水泥。再次就是要檢查施工過程中所用的機械,是否性能良好,是否能夠確保順利施工,應該指派專業的人員進行檢修。三是檢查堵塞、懸掛吊錘,為了確保樁基的質量,首先要檢查管道中有無堵塞現象,及時排放鉆探過程中的溢出物。為了確保整體達到施工設計方面垂直的要求,可以在主機上懸掛吊錘,依據吊錘的位置來判斷垂直度,進而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一般包括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及其它高壓縮性土層構成的地基。這種土質如在施工中出現,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極難達到規定的壓實度值,滿足不了相應的密實度要求,在建筑物開始使用后,往往會發生失穩或過量沉陷。其危害性顯而易見,故禁止采用。在軟±地基上進行施工,很難保證達到建筑物的安全及使用要求,所以在建筑物施工前必須做必要的檢測和科學的地基處理。本文主要介紹了兩種常用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參考文獻:

[1]賈文潔. 淺談挖孔樁施工技術在房建工程中的運用[J]. 山西建筑,2008,(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梧县| 清镇市| 灌阳县| 龙里县| 如皋市| 都江堰市| 奉新县| 河间市| 曲周县| 高安市| 陵川县| 佛坪县| 波密县| 潮州市| 青浦区| 玉树县| 鸡西市| 达拉特旗| 巢湖市| 保德县| 永平县| 丹阳市| 静乐县| 颍上县| 漾濞| 宝坻区| 泸溪县| 黔南| 甘谷县| 横峰县| 锡林郭勒盟| 拉孜县| 滁州市| 绥中县| 韶山市| 库尔勒市| 外汇| 和平区| 社会| 苍梧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