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業廢水污染治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3-284-02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但由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如近年來出現在騰格里沙漠的污水排放事件對環境造成了重大危害。且2000-2014年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3347.1億噸,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40%。因此,加強工業廢水污染治理勢在必行。與此同時,我國環保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如圖1所示,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呈現迅速增長態勢,從2001年的1014.9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9575.5億元,平均年名義增長率高達18.8%。但是,從圖2可以看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一直處于1%~2%之間,且2012年以后比重逐漸降低。對于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額而言,2000年以后呈現震蕩上升趨勢,但是它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的比例呈現震蕩中下行趨勢,雖然2012年以后趨勢有所上升,但是到2013年占比也僅為10.4%。而工業污染治理中的工業廢水污染投資在絕對量上和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的比重兩個指標上均呈現下降趨勢。
由此引出的問題是我國的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的效益如何?就已有研究而言,梁淑軒和孫漢文(2007)認為治理廢水完成投資額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的增加有利于工業廢水及COD排放量降低。段顯明和郭家東(2012)研究結論認為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原因是應該通過改進和增加技術設備、污染處理設施,以及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等措施來實現。但是毛暉等(2013)研究結論認為環境治理投資對污染排放影響有限。因此,研究結果各不相同,可能是由于模型界定和樣本選擇的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本文將分析我國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是否能夠顯著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由于數據可得性限制,本文選取除重慶市和西藏自治區之外的29個省(市、自治區)2004-2014年的面板數據。與截面數據或者時間序列數據比較,運用面板數據分析問題的優點在于:一是面板數據可以很好地結合截面和時間數據增加樣本量,從而增加自由度減少解釋變量之間的共線性,提高模型參數估計的有效性。二是面板數據可以從多維度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例如分析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性支出的影響,如果只利用截面數據,雖然可以分析不同省份社會保障對消費影響的差異,但是不能反映不同時期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對消費的影響;如果只利用時間序列數據,雖然可以反映不同時期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對消費的影響,但是無法反映不同省份社會保障對消費影響的差異。三是截面變量和時間變量的結合可以顯著地減少缺省變量帶來的問題。
本文使用工業廢水排放量指標來表征環境污染程度。經濟增長由歷年人均GDP來度量,因為相對于總量GDP,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真實收入水平的變化情況。環境治理投資則按照目前中國的統計口徑,用工業廢水污染治理完成投資額來衡量。各指標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及各省《統計年鑒》。
二、估計模型與方法
本文選取毛暉等(2013)的模型進行估算。
首先,分析收入和污染之間的關系:
yit=αi+c1xit+c2xit2+c3xit3+μit(1)
其次,為了進一步研究環境治理投資對收入―污染關系(即庫茲涅茨曲線)的影響,本研究在(1)式中加入環境治理投資變量,具體模型如下:
yit=αi+c1xit+c2xit2+c3xit3+c4zit+μit(2)
其中,yit為第i個省在第t年的工業廢水排放量;xit為第i個省在第t年的人均GDP;zit代表各省工業廢水污染治理投資額;αi為特定的截面效應;μit為隨機效應。
文中變量均采用對數形式計算。模型的變量取對數形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對數是嚴格單調遞增函數,因此對各變量數據取對數之后不會改變數據的性質和因果關系;對數變換通常可以降低異方差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對數變換可以使測定變量的尺度變小,且對數變換后的線性模型其殘差表示為相對誤差,而相對誤差往往具有較q小的差異,且本文采用雙對數模型,雙對數模型形式壓縮異方差的效果比較明顯;雙對數模型的回歸系數更具有經濟意義,表示彈性,即自變量變動1%引起因變量變動的百分比。
本文采用LLC檢驗、Breitung檢驗、IPS檢驗、Fisher-ADF檢驗及Fish-PP檢驗等五種方法對上述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變量均為I(1),即一階單整。Pedroni協整檢驗結果則表明,人均GDP與污染物直接存在長期穩定的協整關系。
本文使用的是Stata13.0軟件。
三、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Hausman檢驗結論拒絕原假設,因此本研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和聚類穩健標準差,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2)中加入投資變量,而(1)中沒有。
從表1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投資治理并沒有改變庫茲涅茨曲線的形狀。從估計結果(1)和(2)中lngdpp、lngdpp2和lngdpp3的系數大小和正負可以看出來,加入環境治理投資變量后,工業廢水排放量的庫茲涅茨曲線的形狀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這說明環境治理投資引入的影響并沒有改變收入與工業廢水之間的基本曲線關系。二是工業廢水污染治理對降低廢水排放量作用甚微。方程(2)的估計結果顯示lninvestment的系數為正,雖然對應p=0.387(即統計意義上并不顯著),但是這也足以說明工業廢水治理投資并未有效控制廢水排放量的增加。
關鍵詞:河流 水質污染 污染源 治理
一、河流水污染產生的原因
經過科學的調查與分析,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分為生活污水的排放、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農業污水的排放。
1.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類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污水城市污水處理和城市污水排放并不能同步,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嚴重地污染了河流,不但影響了河流的水質,還破壞了河流的生態環境,更為嚴重地是影響了水體的安全,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受到了嚴重損害。
2.工業廢水的排放
工業廢水的排放是城市河流水質受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仍是城市河流目前的重要污染源。近年來,雖然國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來控制工業廢水的排放,但是還有許多企業處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對產生的工業廢水沒有得到有效治理,偷排、漏排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沒有經過處理含有有毒物質的工業廢水直排放入河流,河流水質污染進一步加重。
3.農業污水的排放
農業污水的排放主要是指在農村農業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具體表現為化肥、農藥的流失,畜禽養殖業產生的糞尿和廢水基本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人河流,成為日益嚴重的污染源。
二、河流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1.對生活污水的控制與整治
1.1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全面開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各地應該加大環保宣傳力度,結合本地資源、環境和生態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積極穩妥地組織實施,全力開展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對于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要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實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時當地政府要發揮統一協調和政策導向作用,要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1.2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對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
各地各級財政部門應該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投入,興建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興建能夠有效地治理和控制生活污水以及工業廢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建立專門的污水處理系統,對于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實行區域綜合集中治理。這樣可以節約進行分散治理的水處理設施費用,還能夠有效減少二次污染。
3.加強工業廢水的控制與整治
工業廢水具有排放量大且污染比較集中的特點,它的排放是當今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源,我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快控制與整治,以防止工業廢水排放對河流水體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3.1建立健全企業生產監控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
針對排污比較嚴重的企業,政府應該強制其建立健全生產監控體系,通過制定各項相關規章制度來規范操作規程,將污染治理設施管理納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之中,對企業生產實行全過程控制。及時發現和糾正擅自停運治理設施、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發揮應有的效益。另外要鼓勵企業參加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得企業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實現清潔無污染生產。
3.2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利用技術發展
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域布局,要加快現有企業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與改造,從源頭上減少工業“三廢”的排放量,關掉達不到治理標準的企業。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無污染的企業,積極開發無毒、無污染產品,降低對水環境的污染。
3.3加強對農業污水的控制
對于農業污水的控制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3.3.1加強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的施用,這是防止農業污水對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徑。為此,各地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加強對人們的教育,促使人們提高對農藥、化肥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以便進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嚴格規范農藥、化肥生產流通的管理,確保農藥、化肥品種與質量符合國家的規定和標準,避免違禁和不合格產品用于農業生產中。第三,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學、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開發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無公害和無污染的農藥、化肥。
3.3.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開展生態農業可以實現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各地要樹立大環境生態觀念,加大農、林、牧、漁環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引導農民開發和生產有機食品,推動種植結構的改變。推廣高效、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控制水土、有機質流失和土壤污染,
三、結語
河流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河流水污染的問題。各地具體加強對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時候,應該首先根據河流污染的具體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應用,從工業生產、居民生活、農業生產等方面加強對河流水污染源頭的控制,從而保證控制和治理后能夠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體的長期健康。
參考文獻
[1]劉影.淺談城市河流水環境問題的綜合治理[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11).
[2]江紅梅,王正中,王東剛,曹滿,任鑫.城市河流綜合治理與生態建設探討[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1).
[3]黃淑玲,張勇,職絢絢.宿州市沱河段水質污染防治對策分析[J]. 宿州學院學報. 2009(06).
關鍵詞:城市水污染;現狀分析;治理建議
中圖分類號:X13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水污染一直是困擾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人員的主要問題,各級部門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不遺余力,希望能真正解決水污染問題。實踐證明,只依靠行政命令來控制和緩解水污染問題是絕對不夠的,要實現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提高水體質量,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我們應用新理論和新方法,開展全民、全面的水污染治理計劃。
一、城市水污染概況及其危害
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過度膨脹導致我國水資源嚴重緊張,據環保部門調查顯示,我國城鎮每天至少有1 億噸污水在沒有處理的情況下隨意排放。目前,我國90%的城市水域受到了嚴重污染,50%的水源已經不符合飲用水的標準,40%的水源不能飲用。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兩個源頭,首先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其次是城市污水排放和處理設施落后,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導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造成環境污染。我國各城市中有用的污水處理廠數量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這導致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率低,全國的污水處理率僅為20%。城市中排水管道網絡建設落實,開展實行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統只占全部排水管網的44.5%,大量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成為城市主要的水體污染源。在居民住宅區,沒有統一完善的糞便、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很多都是以棟為單位,經化糞池初步處理后直接排入溝渠,然后進入河流湖泊,使水質富營養化,水體喪失自凈功能。
伴隨著水污染的加劇,很多安全事故也不斷涌現。2007 年5 月,太湖藍藻爆發造成江西無錫市數百萬群眾飲水危機;2008 年,南方雪災過后,廣州白云區白沙村的居民飲用受污染水而中毒。一系列的水污染事故都表明,解決水污染依然任重而道遠。
水污染不僅影響工業,農業,還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一方面,城市污水會腐蝕工業設備和器材,影響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還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給我國經濟造成較大損失,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二、主要污染源及其特點
城市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生活用水和工業發展排放的工業廢水。在生活污水中,洗滌用水和廚房污水占很大部分。而且在城市中,生活區、商業區和辦公區都錯綜復雜,特別是餐飲洗浴行業更是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這些污水都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排入水環境,所以我國城市污水呈現出數量大、范圍廣的特點。每當遇到雨水天氣,特別是特大暴雨或洪水到來之時,大量的污染物被沖進河流,一些有毒物質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會造成地表水的嚴重污染。
三、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良好的水環境對工業發展和人們生活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雖然我國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3.1 城市水污染治理技術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在污水處理技術和污水處理意識方面還不夠強,很多城市甚至還沒有污水處理廠,即使有的在污水處理技術方面也不夠完善,效率和質量都十分低下。而且,不同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也不一樣,在發達城市,他們采用了十分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比如北京和上海等地區,污水處理工藝十分先進,包括AB、改進的A2/O、CAST 以及其他形式的SBR 等,這些地方的污水處理技術甚至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領先。而一些相對落后的城市在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則也表現的十分落后。
3.2 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亟需完善
污水治理必須有相關政策的支持,而政策的制定也必須從我國城市水污染的現狀出發。目前,單一的污水集中處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不僅會造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更會使整個處理過程復雜化。集中處理將消耗更多的電力,造成資金的嚴重浪費。而且我國的污水排放標準和水環境質量標準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加上目前的污水收費制度已經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了,所以完善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相關政策顯得越來越必要。
3.3 城市水污染和安全事故呈現逐年加劇的趨勢
據統計,我國城市買年有200 億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如果這些數據加上農村地區的污水排放量,那將是更加龐大的數字。隨著農村地區城中村改造的不斷推進,很多農村逐漸向城市轉變,這就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不斷加劇。而且,一些大型的工業靠近居民區,工業廢水給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水污染事故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四、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因地制宜,建立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城市發展現狀。所以,針對城市水環境的污染源,需要堅持集中控制和分散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對于生活污水就需要集中治理,而要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就需要采取分散處理的方式。
4.2 完善制度,促進水污染治理科學規范運行
美國的《水污染法》對水環境和污水排放標準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而我國在制度建設方面也亟需加強。首先,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法律,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對我國水環境加以保護;其次,需要建立水污染懲罰機制,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制定嚴格的標準,如有違法按照標準進行懲罰;再次,需要完善監督制度,鼓勵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到水污染處理工作的監督中去,促進工作的有效推進。
4.3 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用水意識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所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采取多種途徑,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并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到水污染治理中去。在一些小城市中,各級政府也要注意開源節流,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水資源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4.4 運用經濟手段,促進水污染治理的市場化
現階段,我國排污收費制度還不是特別成熟,收費過高會引起企業的不滿,收費過低則達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所以,在污水處理收費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不僅要界定污水處理企業成本核算的范圍,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經營機制。努力做到專款專用,通過有效措施推動城市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在生活污水方面,則需要遵循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并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合理收費。
4.5 大力開發污水處理技術,完善城市排水系統
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不僅運行復雜,而且成本較大。所以,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研發高效低耗的污水處理技術。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必須控制數量,提高質量,在節約成本的情況下,盡可能多的提高城市污水的處理效率,并做到有效防治。此外,在城市排水系統方面,市政建設需要采取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結合的方法,在居民集中區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確保城市污水的合理排放。
五、結束語
在積極的宣傳和教育引導下,我國居民對環境保護,節約使用水資源,控制污染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而保護城市水環境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因此,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將會看到我國水環境的改善,社會環境的改變。
參考文獻:
[1]馮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現狀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2]王福勝.城市水污染防治淺見[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3(02)
[3]楊和平.城市區域水質污染探討[J].西安工業學院學報.2001(04)
【關鍵詞】三岔河流域 污染現狀 防治對策
我國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對流域污染防治進行研究,通過實施總量控制指標的方式,采取工業廢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態恢復等方式進行了云南滇池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流域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效果,逐步遏制住了水質惡化的趨勢。目前我國流域污染防治的方法逐步從單個工業污染源治理向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農業污染源治理、生態治理轉變,從污染源控制向污染防治轉變。
一、三岔河流域水質現狀
六盤水市2010年—2012年河流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市中心城區的水城河超標情況最為嚴重,除窯上斷面達標,其余斷面常年超標嚴重。超標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等。
二、三岔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情況
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六盤水境內三岔河流域煤礦、鋼鐵、建材、化工、有色、輕工業等污染源單位共162家,2011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780.29萬噸,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833.97噸,工業氨氮排放量107.11噸,石油類排放量17.78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情況。2011年,六盤水境內三岔河流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87.07萬噸,綜合利用量328.52萬噸,處置量306.42萬噸,貯存量52.13萬噸。城鄉生活污水排放情況。2011年,流域內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4695.10萬噸,其中COD 25720.97噸、BOD5 798.46噸、氨氮3143.67噸、TN4327.65噸、TP302.12噸。城鄉生活垃圾排放情況。2011年,境內三岔河流域產生生活垃圾共163301噸,其中鐘山區72620.4噸,水城縣43055.4噸,六枝特區47625.2噸。農用化肥、農用塑料薄膜和農藥使用情況。流域內農村農用化肥(折純)使用量共8062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共144噸、農藥使用量共62噸。畜禽養殖污廢水排放情況。2009年,流域內畜禽養殖廢水、糞便的排放量分別是39312噸、13390噸;COD的排放量達654噸,TN的排放量達74.5噸,TP的排放量達6.5噸。
三、水體水質變化趨勢分析及預測
2015年排放污染物占比情況表
四、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議
(一)三岔河治理目標
到2015年,流域內企業主要污染物實現排污濃度和總量控制雙達標;城市中心區及沿岸村寨突出的生活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貫穿市中心城區響水河得到有效治理;三岔河兩岸生態建設工程取得較大進展;境內三岔河各斷面水質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三岔河水資源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二)治理措施
治理流域工業企業。工業污染治理首先取締規劃范圍內無證無照配煤廠和泥煤臨時堆場,按照《六盤水市煤炭洗選行業治理整頓實施方案》取締60萬噸以下洗煤廠;加強環境監管,確保煤礦礦井廢水全面穩定達標。
強化城鄉生活污水處理。一是對已建成的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加強運行管理,確保穩定達標,使污水處理廠運行達到設計處理能力,并完善市污水處理廠、雙水污水處理廠、德塢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管網。二是在三岔河流域內重點建制鎮新建與其相適應的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積極探索農村散居村落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分年度實施修建人工濕地項目。
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妥善處置城鄉生活垃圾,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或間接進入三岔河污染水體。引導流域內畜禽養殖業走生態養殖道路,減少畜禽廢水直接排放。
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污染治理重點是對土鋅冶煉廢渣和煤矸石等固體廢物進行整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高爐水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建材,變廢為寶。
實施生態建設。流域內河流兩岸的主要鄉鎮因地制宜、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開展治理石漠化治理工程,保護好地質地貌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壤生態環境。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六盤水市境內三岔河干流及其支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以市中心城區的響水河超標現象最為突出。超標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預測2015年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治理措施:治理流域工業企業、強化城鄉生活污水處理、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實施生態建設。從組織保障、制度保障、資金保障三個方面提出工作建議。
(二)展望
三岔河普定以上河段是水利樞紐工程的基本水源,目前三岔河部分斷面不能穩定達標,隨著流域人口增長、經濟社會迅速發展,超過了三岔河的承載能力。因此,三岔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上升到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多個途徑開展污染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徐祖信. 河流污染治理規劃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周鑫,王心源.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J].資源與環境,2007.
[3]白妙馨,石蕾,魏敬鋌,劉文民. 內蒙古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北方環境,2012.
[4]趙雁冰.廣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2007.
一般來講,在工業化加速進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工業廢水排放會隨之增加。但是,由于工業技術進步和行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對工業污染性行業規模的縮減,環境治理手段的提高,工業廢水排放量也會減少。
以蘇錫常地區為例,從1990~2000年工業廢水排放量與工業總產值的變化趨勢看(圖1)在這10年中,工業總產值在不斷增加,工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工業廢水排放量并沒有呈現出同步增長。這既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也是環境管制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初期工業總產值規模相對較小,但是由于工業經營方式較為粗放,所以工業廢水排放量處于較高水平。
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鄉鎮工業結構的調整,原有的小電鍍、印染、造紙等污染嚴重的行業被縮減,盡管工業生產總值在增加,但是工業廢水排放量相對減少。至1996年工業廢水排放量出現反彈表明經濟增長與水污染增加的聯系沒有切斷,工業廢水排放問題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從1998年起,政府米取了一些強制措施,在太湖流域開展重點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行動。除關停并轉“15小”企業外,同時還加大技術工藝改造和升級的力度,加強企業技術管理,轉變粗放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降低排污系數,從而工業廢水排放量得到相應的控制。太湖流域770家重點工業污染企業實現了達標排放,所以至1998年前后,雖然工業總產值規模在增加,但是工業廢水排放量急劇減少。此后,工業廢水排放量緩慢增長,并沒有隨工業生產規模的大幅度擴張而急劇增加,表明工業重點污染源達標排放具有明顯的效果。
2 工業行業結構對工業廢水排放的影響
2.1 制造業內部結構變化的影響
本研究以江蘇省的數據為例,探討1996~2000年制造業結構的調整與工業廢水排放之間的對應關系,以各行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代表產業結構,以各行業廢水排放量占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代表污染結構。
20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制造業結構還是以傳統產業為主,機電、化工、紡織、食品等工業是該地區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其產值要占工業總產值的80%左右,結構性污染的矛盾仍十分突出。1997年淮河流域的工業達標排放和1998年太湖流域的工業達標排放,主要是通過關停并轉,對污染嚴重的行業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的。從1996~2000年紡織工業所占全省主要行業的產值比重由19.2%下降到12.4 %,年均下降速度為13.6%,皮革制造行業占全省主要行業的產值比重年均下降速度為36.8%。巧合的是,這兩個行業的排污系數變化相對較小,達標排放率的年均變化又比較大(見表1)。說明這種變化正是產業結構調整,關停污染嚴重的企業和對重點污染企業實行限期達標的結果。
從工業廢水排放量看,1996~2000年,隨著食品工業、黑色金屬冶煉業、石油加工業、化纖工業、皮革制造業、非金屬行業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下降,其廢水排放量占全省主要行業廢水排放總量的比重隨之下降,產值比重下降率與工業廢水排放比重下降率成正相關。相反,紡織、造紙、醫藥等重污染行業的產業結構變化與廢水排放結構變化呈負相關。一方面,紡織、醫藥行業產值比重在下降,而其廢水排放量比重在上升,說明這兩個行業的污染水平依然嚴重。另一方面,造紙、機電行業產值比重在上升,其工業廢水排放量比重在下降。這是因為全省加大造紙行業的污染治理力度,萬元產值廢水排放量從1996年的745.04t/萬元降低到2000年的182t/萬元(見表2)。雖然造紙業產值比重在增加,而其廢水排放總量由1996年的16411.52X104t降低到2000年的14292.23X104t,降低了2119.29X104t。機電行業雖然產值比重與絕對值都在增加,但是由于萬元產值排污量在減少,因而其廢水排放量比重與絕對量都在下降(見表1)。說明機電行業廢水排放量的減少,不是靠調整行業結構實現的,而是主要通過技術的進步、工藝設備的改進、環境管理的加強來實現的。
表1的排污彈性系數反映了工業各行業廢水排放量變化對應于其產值規模變化的敏感程度。1996~2000年江蘇省紡織行業、皮革行業、醫藥行業的排污彈性系數絕對值較大,這幾個行業的產值稍有增加,都會引起廢水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說明這幾個行業廢水排放量變化對產值規模變動非常敏感屬重污染行業。相反,石油加工、黑色金屬、食品工業排污彈性系數為負值,產值比重的年均遞增,沒有引起廢水排放的增加,廢水排放量反而有所降低。說明此類行業工藝改革和治污技術應用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排污系數可以綜合反映行業結構調整、工藝技術水平、廢水綜合治理程度的大小。從表2可看出,造紙業、化工工業、黑色金屬業等行業的排污系數最大,屬于重污染行業。從排污系數的變化看,1996-2000年造紙行業、食品行業和機械電子行業的排污系數降低幅度較大,年均降幅分別為37.48%、30.58%、24.4%,說明對這些行業的工藝設備技術改造和綜合治理力度較大,萬元產值廢水排放量降低,效果明顯。相反,醫藥、紡織、皮革和電氣供應行業的排污系數降低幅度小,說明這類行業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難度較大,效果不明顯。化工行業排污系數變化水平與全行業平均變化水平相當,其產值結構變化幅度小,為0.59%,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大,從而未能導致廢水排放結構的明顯變化。
從表2的達標排放率的變化看,造紙行業、皮革行業、紡織行業名列全省工業重點污染行業前三位。達標排放增長率分別為70.2%、44.26%、25.52%,遠高于全行業平均達標排放增長率12.02%的水平,說明這幾個行業達標排放效果明顯。造紙業污染排放系數年均降低幅度大,降幅為37.48%,但行業產值比重在增加,增幅為25.8%,說明造紙業并非通過調整行業規模,而是通過技術改造來降低污染排放的。紡織行業、皮革行業的排污系數降幅小,分別僅為2.03%、1.16%,但是行業產值比重遞減速度快,居全省工業重點污染行業之首,分別為一13.6%和一36.8%說明這兩個行業結構調整力度大,主要是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降低污染排放的。石油加工、黑色金屬、電氣供應行業的達標排放率的變化相對較小,達標排放的效果不明顯。機電行業的排污系數快速遞減,但是產值比重在高增,兩者相互抵消,所以達標排放的效果也不明顯。
2.2工業各行業對水質影響的貢獻
工業各行業對水質影響的貢獻率是指各行業排出的污染物對河流湖泊水質污染影響所分擔的份額。我們以江蘇省為例,考察COD、酚、石油類等有機污染物及懸浮物水污染物質,以這幾種污染物為主,計算江蘇省各工業行業污染物排放對河流湖泊水質影響的貢獻率。
—項產業排出的一項污染物的貢獻率產業污染物排放量Ki——水中i污染物的負荷分擔率Gi—全部產業i污染物排放量Kj—j產業對江蘇省水質影響的總貢獻率從表3可以看出,江蘇省對水質污染影響最大的產業為化學工業,其總貢獻率達到了25.18%,其次為紡織工業和造紙及紙制品業,分別為23.01%和20.20%。從COD分擔率來看,紡織行業最高,達到20.49%;化工行業次之,為16.09%;造紙行業第三,為13.35%。非金屬和金屬制品業的COD的污染分擔率最低。從懸浮物的分擔率來看,有色金屬業最高,為10.43%;其次是化工工業和造紙行業,分別為8.47%和6.84%。
3技術進步與工業廢水排放的關系
技術進步可以降低排污系數,主要通過對老的工藝及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采用節水措施提高工業廢水的處理率和回用率。也可以通過科學管理、勞動者素質提高等間接途徑發揮作用。本研究以無錫市為例,通過生產函數的方法['計算無錫市工業技術進步貢獻率,然后將技術進步貢獻率與工業廢水排放的有關指標進行相關分析。
首先計算1995-1998年、1998-2000年技術進步對工業產值增長貢獻份額,其值分別為39.25%44.5%。對其做插值處理后,與對應年份的工業污染排放參數做相關分析。
通過對工業技術進步貢獻份額與COD排放量、萬元產值廢水排放量之間的相關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技術進步與減少污染、改善環境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相關性高達0.95和0.98。因此,要有效地減少工業生產污染,就必須切切實實地依靠技術進步。
4治理污染投資與工業廢水排放的關系
水環境質量除了受經濟總量、產業結構和技術水平的影響外,還受環境保護治理污染投資的影響,而環境保護投資大小與經濟發展水平又密切相關。從西方國家的經驗看,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也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環境保護。本得到控制,環保投資需占GDP的1%;若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基本解決,環保投資需占GDP的1.5%;而要使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則環保投資要占GDP的2%以上。而在發展中國家,因環境污染的欠帳很多,其投資比重還要相應提高才行。蘇錫常地區污染治理投資嚴重不足,環境治理投資占整個GDP的比重,最高年份1998年也只有0.9%左右,不到1%;1998年達標排放之前,污染治理投資不足0.2%。1998年之后,也還不足0.5%。工業廢水排放ft與污染治理的關系。
對蘇錫常地區工業廢水排放量與污染治理投資的相關分析,說明蘇錫常工業廢水排放的變化與治理污染投資有一定的相關性。從1991-1995年隨著污染治理投資的增加,工業廢水排放量逐步降低。1998年太湖流域的工業廢水達標排放,使污染治理投資在近10年處于最高水平,相應的污染排放量降到近10年的最低水平。說明1998年達標排放投資治理效果明顯。1998年之后,隨著污染治理投資的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又有了一定的反彈。
5結論
通過對長江三角洲典型地區水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工業規模看,就傳統意義來講,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工業廢水排放應該是增加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伴隨著工業現代化,蘇錫常地區隨著工業總產值的增加,工業廢水排放量基本沒有大幅度的增加,總體出現了平穩下降的趨勢。原因是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技術進步和工業廢水達標排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⑵從制造業結構變化看,工業廢水排放和制造業結構變化雖然有很大關系,但不能一概而論。有些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對其結構調整比較敏感;而有些行業則不敏感。因此,不同的行業降低工業廢水排放所采取的對策應該有所不同。江蘇省紡織行業、皮革行業的達標排放主要是靠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的;造紙行業和化工行業的達標排放主要是通過工藝設備的技術改造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