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六年級數學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 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面臨的永恒話題,從客觀角度出發它體現了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從宏觀角度出發它體現了小學階段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能否有合格的人才輸送到初中中去的大問題。本文針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展開討論。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工作,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動機原則”由心理學家布魯納率先提出。以“動機原則”的相關理論為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要積極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中,學生心里的學習動機實際上就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大的動力。一旦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就會懂得刻苦努力的學習,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知識量。所以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滲透有關數學學習的作用和意義,使得學生了解到數學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的同時要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適時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做到活學活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科學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很有幫助。例如在教授“圓柱和圓椎體體積“這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兩組圓柱和圓柱體的教學模具(每一組是等體積等高度),通過叫學生往模具里面裝沙子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發現將裝滿沙子的圓椎體往圓柱體里裝的時候,有時三次都裝不完,有時三次裝剛好,有時三次都裝不滿。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對這兩組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底和高進行對比,在引導過程中將它們所含的內在原理傳輸給學生。
2.把握好常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把握好常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可以明確提出自己合理的規范和要求,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將作業本、學習用品以及對作業的實間安排都準備安排好,在課前布置學生進行新章節的預習、學過的知識的復習、課后作業、作業總結等。在課堂上預留時間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以及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并且長期堅持下去,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性。
3.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注意觀察哪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特別有興趣,在解題時有哪些解題方法,將這些方法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選擇出最通俗易懂的解題方法,這樣可以充分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進行數學題解答的同時能夠體會到數學帶來id快樂,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調節課堂氣氛,是學生能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下,以飽滿的精神去進行數學的學習,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4.分析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幫助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輔導
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了解,做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了然于心。在進行新課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的將新的知識點講得通俗易懂,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想到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能否能夠聽懂。只有這樣,學生在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學習相對比較輕松,使得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聽懂和了解新的知識,教師的輔導工作壓力也會相應的減少,這樣就能有更多的實踐去對差生進行輔導。
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想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單純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時遠遠不夠的,所以只有通過教師課后進行輔導,教師在輔導之前無比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自愿補習,只有在自愿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得好、學的快。
同時,教師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對學生學習過的舊知識進行復習輔導,在復習輔導的過程中要有計劃的將知識點進行分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在學生不會的東西較多的情況下就生氣、心急,這樣是很不利于輔導工作的進行。
5.努力完善知識結構,創造學生的發展平臺
對于六年級數學來說,最后的復習階段是一個難點,由于學生對舊知識的以往,出現的問題很對,對制度進行綜合運用更為困難。要解決這一困難教師要做到有耐心、有計劃的幫助學生將知識結構進行逐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對于六年級的數學教材本身來說,無論哪個版本的教材,在對新的知識進行編排的過程中對舊知識也處處滲透。例如在分數四則運算這些章節中,就以歸一應用題、平均數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等這些題目對就知識進行復習。在學生解答類似題目時,教師可以通過講一題帶一串的教學方法,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復習舊知識,是學生學而不往,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減輕最后總復習的壓力,學生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完善和情緒,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創造了更好的平臺。
6.合理科學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教師做好學生的評價工作相當重要,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強烈的自尊心,特別是小學生,好表現、愛表揚是他們的天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7.結束語
總的來說,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時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盡最大的可能提高教學水平,使得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更加細致、深入和精要。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邊教學邊培養,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保證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數學教學之路任重道遠,教師要以勤學、善思、苦干為教學原則,全面的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l張學軍.如何使六年級數學教學行之而有效[J].考試周刊,2012,(56)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189-01
我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以學生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狀況等。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主動地學習,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錯誤地認為數學的學習不過是通過多做題來提高成績的過程。而體驗式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通過眼看、手動等親身的體驗進行實際操作,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特征
體驗學習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當中去,通過直接體驗、真實觸摸等方式,對所學知識具有獨特的見解及感受,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親歷性。體驗學習的關鍵在于親身經歷,只有通過真實的經歷,才能獲得客觀的認知與直接的經驗。數學的體驗學習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親身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知,獲取數學知識與學習感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做好一定的掌控,使學生在未知的知識領域不斷前行,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所學的知識。2、自主性。體驗學習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它意味著學生這一主體自主能動性的發揮,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獲得學習的感悟與體會。體驗的過程是一個主體自我認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斷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取相應的知識,使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的自覺性,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才會善于思考,勇于面對困難。3、過程性。對于學生來說,體驗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這是因為體驗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的重點在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而建立起知識結構,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數學的體驗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使其獲得探索新知的體驗。4、探究性。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體驗學習最顯著的特點在于知識的獲取是靠學生自身通過實踐、驗證等探究經歷獲得的,而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或直接從書本上得到的。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有趣、容易理解的事物,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枯燥性等特點,所以不容易被小學生消化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體驗教學法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探究性的學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意義
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是新課改下教學方式的一種變革,這種學習方法將師生的角色互換,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需要通過自己對知識的探索獲取相應的學習經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認知,更可以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小學數學體驗學習具有以下幾方面實際意義。1、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取相應的知識,但這種教學方式常存在“一言堂”的現象,即教師一人掌控教學過程,而學生不善于或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而體驗學習對于學生及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這種變革使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們能夠感受到來自學習的快樂。2、師生角色的變化。在體驗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互助、相互交流的關系,使原有的角色關系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控制者,而成為學生獲取知識道路上的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同伴。這種角色上的變化,使學生與老師之間拉近了距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3、塑造學生的整體人格。在體驗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取的不單單只是數學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情感認知,更為人格的建立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小學數學體驗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使學生提高認知能力、感悟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實踐的精神,在增強創新意識的同時,可為塑造學生的整體人格起到促進作用。
三、小學數學體驗學習方式
1、創設數學情境。小學生接觸外界環境的機會有限,所以對于生活的經驗也有局限性。數學的學習不能脫離生活、脫離實際。因此,通過創建數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從生活經驗中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并同時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某些問題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2、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教學主要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解決問題的教學,而問題的解決過程需要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不斷的從經驗中獲取真知,親身體驗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了解到學習數學的應用價值。3、聯系生活實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數學教學設計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對學生貫徹數學應用性的思想。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時刻在身邊,周圍生活中處處體現出數學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帶入到現實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體驗學習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親身的經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最積極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解決問題、實際應用的能力。通過體驗式學習,不僅可以在實踐中探索數學知識,更為性情的培養和人格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同時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龐曉瑩.小學數學體驗學習[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9).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求未知數.
×=
-=
÷=1
-=
÷=1
-=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格式是什么?
2.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3.
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讀題,學生試做.
2.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1)(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2)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求的是什么問題?
(3)÷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4)÷4-75=90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5)÷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3.討論思考.
(1)用方程解這道應用題,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三種方法都正確?
(等號的左右表示含義相同)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是什么?
兩點:
變未知條件為已知條件,同時參加運算;
列出的式子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且左右表示的數量關系一致
(3)怎樣判定用方程解一道應用題是否正確?(方程的左右是否為等量關系)
4.小結.
(1)小組討論:用方程解應用題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有什么不同點?
(2)小組匯報:
①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未知數為特殊地位,不參加運算;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未知數與已知數處于平等地位,可以參加列式.
②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需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用已知條件表示求未知數的量;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的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二)變式反饋: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兩車相遇,客車每小時行9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元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1.師傅加工零件80個,比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2倍少10個.徒弟加工零件多少個?
2.徒弟加工零件45,比師傅加工零件個數的多5個.師傅加工零件多少個?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教學效率;策略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對于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六年級階段,學生不僅需要面臨沉重的學業負擔,還要承擔升學挑戰。故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講述日常的教學內容以外,還需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確保后續數學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此外,小學數學教學中,升學考試的成績僅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效,并不能作為衡量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唯一標準。由此看來,加強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六年級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傳授數學知識以外,還強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的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教學手法單調,數學教學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教師照本宣科,通過講解例題、布置作業和講解作業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時常會感到學習的枯燥無味,只能被動式的聽講,課堂缺少活力,難以更有效的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影響到教學效率[1]。基于此,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的引導職責,有針對性組織教學活動開展。其二,學習負擔較大,作業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但是,很多教師由于理念較為局限,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難以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偏低,很多學生難以更有效的對知識點理解和記憶,希望利用繁重的作業量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習成效,但是會為學生帶來沉重的學業負擔[2]。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構建生活化數學課堂,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的迎合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創設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是尤為必要的。課堂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課堂也可以看做是生活,加強課堂和生活實際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由于數學知識自身的復雜、抽象,學生在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如果脫離學生生活的教學活動,將會抑制教學效率的提升。數學知識在學習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處在發展階段,難以更有效的對數學知識理解和記憶。教師如果忽視這一問題,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有效提升,這就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加強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生憑借實際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能夠有效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有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發展規律,有針對性設計教學活動,利用分層教學法、合作教學法來組織教學活動開展中。很多教師卻對于學生的發展規律認知存在局限,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被動式的在教師組織下學習,做大量的數學習題,這種教學方法嚴重抑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基于此,應素質教育改革要求,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選擇合理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課堂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啟迪學生思考,思考具體方法,逐步滲透學習新式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4]。
(三)創設學習環境,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尤為必要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習環境的創設重視程度不高,課堂調控能力較弱,所以很多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缺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課堂缺少活力,如一灘死水般,教學效率不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難以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難以獲得滿足,長此以往將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故此,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理念,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創設學習環境,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效率。
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選擇較為前沿的分層教學法、合作教學法以及情境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數學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孫海生.六年級數學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5,5(7):77.
[2] 林敏.對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31(1):124-124.
一、填空。(共21分)
1、8( ) = 45 =( ):20=( )% =( )折=( )(填小數)
2、( )的倒數是它本身。
3、在0.85、56 、81.5%中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4、7.2:0.08化簡為最簡單的整數比是( ),比值是( )。
5、有10噸媒,第一次用去15 ,第二次用去15 噸,還剩下( )噸媒。
6、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 ÷3 × ÷
7、27 公頃的 49 是( ),( )的 45 是60米。
8、生產了300瓶洗發液,不合格的有6瓶,這批洗發液的合格率是( )。
9、在一個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的長方形里剪一個的圓,這個圓的半徑是( )厘米,周長是( )厘米,面積是( )平方厘米。
10、甲數是乙數的80%,那么乙數是甲數的( )%。
二、選擇。請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里(共5分)
1、要統計一袋牛奶里的營養成分所占百分比情況,你會選用( )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C、 扇形統計圖
2、同圓或等圓內,半徑是直徑的( )。
A、 B、2倍 C、π倍
3、下面圖形中,對稱軸最多的是( )。
A、長方形 B、正方形 C、等邊三角形
4、甲數的 等于乙數的 ,那么甲數( )乙數。(甲數乙數不為0)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5、0.7的倒數是( )。
A、 B、7 C、
三、判斷,對的畫“√”,錯的畫“×”。(共5分)
1、一個數(0除外)除以假分數,所得的商小于這個數?!?)
2、因為 35 = 60%,所以 35 米 = 60%米?!?)
3、在1千克水中加入40克藥,這時藥占藥水的125 ?!?)
4、一種商品先提價10%,再降價10%,售價不變?!?( )
5、大圓的半徑和小圓的半徑比是2:1則,則小圓的面積是大圓的 ?!?)
四、計算(共29分)
1、直接寫出得數。(5分)
34 ×40= 712 + 12 = 25× 35 = = 1-50%= 13 ÷ = 1÷37.5%= 2、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18分)
(1)36 × 27 × 572 ×42 (2)( + )÷ (3) × + ×
(4) 78 ÷ 23 ÷ 87.5% (5) 59 ×8÷ 79 (6)
3、解下列方程。(6分)
(1) (2)5 -3× = (3) ×5=100×
五、實踐操作(10分)
1、畫出下面圖形的所有對稱軸。(3分)
2、請在下圖的括號里用數對表示出三角形各個頂點的位置(3分)
3、作圖題。(4分)
作直徑為4厘米的半圓,并求這個半圓的周長。
六、解決問題(共30分)
1、舟山•寧波兩地相距180千米,一輛汽車從舟山出發行駛了全程的 59 ,還要行駛多少千米到達寧波 ?(4分)
2、用4000千克大豆榨豆油1440千克,求大豆的出油率。(4分)
3、一只羊栓在一塊草地中央的樹樁上,樹樁到羊頸的繩長是3米。這只羊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 (4分)
4、四美食鹽廠上月計劃生產食鹽450噸,實際生產了480噸。實際比計劃多生產了百分之幾?(4分)
5、調制蜂蜜水,用蜂蜜和水按1:8調制而成,如果調制450毫升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毫升?(4分)
6、張叔叔把2000元的稿費存入銀行,存期為3年,年利率為4.68%,到期支取時,張叔叔要繳納多少元的利息稅?最后張叔叔能拿到多少錢?(利息稅為5%)(6分)
7、菜市場運來一批新鮮蔬菜,其中蘿卜占20%,青菜占35%,已知青菜比蘿卜多450千克,這批蔬菜共多少千克?(4分)
七、附加題。(10分)
把三根同樣為直徑10厘米的木頭,用繩子捆成一捆。如果綁3圈,需要多長的繩子?(接頭不計)
試卷設計意圖
這套試卷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為依據,緊密貼近小學教學,結合小學數學在知識、思想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貫徹新課程理念。此外,這些試題立意樸實,選材寓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試卷科學地考查了考生繼續學習所應具備的數學素養和潛能,著重考查了考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寬角度、多視點、有層次地考查數學理性
思維,特別是通過解題過程對思維能力進行了深入的考查;試卷結構穩定,知識覆蓋面廣,重點突出,穩中有新,穩中有變。尤其是對課程中新增內容和傳統內容有機結合,考查也更加科學、規范和深化。
每題所涉及的具體內容都是六年級數學的重點內容,要求層次恰當,試題淡化特殊的技巧,大多數試題既有常規解法,同時在知識的應用上又有一定的靈活性。一些試題在考查的題型、情景設置、設問方式等方面也體現了穩中有變的設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