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外科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根據現代外科實驗教學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分析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并從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規范學生的行為、加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等方面探討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現代外科實驗教學。
關鍵詞:外科手術;臨床手術;多媒體;實驗教學
外科手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參與臨床手術的直接手段,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但教學時間、場地的限制,以及學校經費的緊張,嚴重制約了外科實驗教學質量的提升。加之課程學時短、內容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掌握所有內容。尤其是手術示范,由于人太多,教學效果不佳。這不利于教學質量及學習效果的提升。所以,如何彌補當下教學的不足,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在人數、經費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外科手術技能,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探討了將現代外科實驗教學與當下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程教學的策略。
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優勢
多媒體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技術,由電子信息學、教育學、心理學及文學藝術等課程共同支撐,從而實現教育理論、信息理論、控制理論及系統工程一體化教學理論的統一。在教育手段多元化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起著重要作用。作為具有特殊性質的課程,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方法,傳播具體的知識、技能和技術,是外科實驗教學向現代化轉型的標志。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先進性與優勢,必然可以使現代外科實驗教學的質量大大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現代外科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有章法,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參照,無形中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考核,可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提升學生的手術基本功,為學生今后的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外科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聯系學生的原則,通過實驗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成洞察知識、分析知識的能力,形成實事求是的作風,擁有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實驗是理論的源泉,沒有實驗,課堂內容將難以被學生理解。實驗是提升醫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教師切記不要沿用落后的教學方式,不要一味地進行知識傳播,要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能力之后,深入實踐,提升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逐步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團隊精神,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設置情境,讓學生將自己代入情境,想象自己遇到了某種難題,從而讓學生產生做實驗的動力,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對于一些對這門課有抵觸心理的學生,由于他們的注意力不強,教師要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擁有良好的技巧去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比如,教師在上課前充分準備,制作精美的課件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心思回到課堂。
(二)規范學生的行為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交流和發言,及時補充和修改教學方案,統一講課的思想和內容,讓教學走向規范化,最后形成良好的授課方案。在已有的外科手術教學資料中,有一些囊括了外科常用手術器械使用方法、器物滅菌方法及手術人員術前準備等工作的幻燈片。教師可收集整理這些幻燈片,并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供學生觀看,再進行實驗指導,進一步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這樣的課程教學會比傳統教學方法更有效。
(三)加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
多媒體教學可以促進教師、學生之間展開互助式教學,這是在現代外科實驗教學中滲透實踐教育的良好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將理論講解、多媒體授課、動手操作示范等多種方式結合,并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地轉變教學方法。盡管現代外科實驗教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課程,但教師也可以適當地為學生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釋放壓力,讓學生不覺得外科手術練習是枯燥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參與外科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三、結語
在具體的現代外科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完善多媒體課件,讓理論知識更好地被用于臨床操作中。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積極運用這一模式,安排典型的手術病例內容,與多媒體相融合,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高薇.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與傳統實驗教學在外科護理學中的應用和比較[J].衛生職業教育,2007(16):54-55.
[2]周錫環,蔡浩,吳妙峰.PBL聯合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在泌尿外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3(25):170-171.
[3]李鑫,李晶,趙元立.多媒體技術與以問題為基礎模式在腦血管病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卒中雜志,2014(11):980-982
作者:張敏,王瑩玨 單位: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