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財務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企業的生命周期過程要經歷發起、成長、成熟、衰退等四個階段。企業在每個階段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具有不同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增長,采用不同的經營戰略。與此相適應,企業應在籌資、投資、分配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財務戰略,以延長企業壽命。
關鍵詞:生命周期;財務戰略;籌資;投資;利潤分配
就如人作為一種生物,不管壽命幾何,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生命歷程,企業作為組織系統,象生物有機體一樣,也有一個從生到死、由盛到衰的過程,即要經歷不同的階段,有一個生命周期。企業在其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有著不同的發展戰略目標,決定了需要不同的財務戰略與之相適應。
1企業生命周期的階段劃分
自1972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拉芮·格雷納(LarryE.Greiner)在《組織成長的演變和變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業生命周期概念以來,來自生物學、心理動力學、經濟學與管理科學等領域的學者和企業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對企業生命周期問題進行了考察和研究,依據各種標準對企業的發展階段進行劃分,得出不同的結果。該領域一些主要的觀點如表1所示:
在這些不同的劃分結論中,影響最大的當屬艾迪斯的分法。伊查克·艾迪斯根據企業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可控性把它的生命周期分為成長和老化兩個階段,并根據風險偏好、期望值、資金、主導部門、目標導向等因素進一步把這兩個階段細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和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等十個時期。
不管如何進行劃分,從企業面臨的風險角度看,可分為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兩類。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這兩種風險的大小在各階段不斷地發生變化。從企業的發展看,我們可以從市場份額和市場增長的兩個維度來加以衡量,兩者在企業的各個階段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與變化。因此,根據戰略管理中的波士頓矩陣圖,我們可以把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發起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如圖1所示:
企業在這四個不同的生命階段,面臨不同的風險和機會,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業務特點,因此要采用相應的財務戰略。
2發起階段的財務戰略
在企業整個生命周期延續的過程中,其經營風險在不斷下降,而財務風險卻在上升。因此,在發起階段,企業的業務風險是最高的,而財務風險非常低。此時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企業人員少,規模小;技術不成熟,質量不穩定;價格低,成本高;管理經驗缺乏,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等。從市場占有率看是很低的,但無疑具有巨大的市場增長機會和潛力。因此,企業的最大目標就是想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企業必須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能力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反過來,通過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又可為企業的核心能力的成長發展進行原始積累。所以,此階段企業的總體戰略是集中資源去開拓某一核心業務的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財務戰略應是保持良好的資本結構,為今后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潛力。
在籌資方面,由于企業剛創立,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虧損,凈現金流量為負,幾乎沒有內部資金積累,同時也未樹立自己的形象,信用度不高,外部籌資能力也極其有限,所以該階段的資本結構中權益資本應占絕對比重,資金主要來自于風險投資者,債務資本的比例很低。
在投資方面,企業應根據有限的資金,選擇所能達到的投資規模,集中投資于一些核心業務,而不能盲目擴張。同時,還應選擇投資于哪一類資產,即要選擇合適的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的組合。在發起階段,企業應大量地投資研發活動及行銷服務等無形資產,以建立技術優勢,取得顧客的認同,進而獲取市場占有率。
在利潤分配方面,一方面由于企業在該階段往往處于虧損的狀態,雖略有收入,但總體上是入不敷出,因而無利可分;另一方面企業在該階段如有微薄的利潤,則更多地是要為今后的發展儲備資金,而不是用于分配。所以,多采取零股利政策。
3成長階段的財務戰略
當企業依賴其研發的新產品或服務在市場上立足生存,就進入了成長階段。在成長階段,企業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企業有了自己的主打產品,技術日漸成熟,質量有所提高;產品被社會所了解,企業生產規模擴大;管理逐漸規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步增加,銷售量增大,企業開始盈利等。此時,企業處于高增長階段,取得了較高的市場份額,但其業務風險仍然很高,在市場中的地位仍不穩固,可能還面臨著很強的市場競爭。從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來看,其存在形態和產生的效用漸趨明朗并走向穩定,具有持久性特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核心競爭能力,強化、擴大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此階段企業的總體戰略是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擴充和壯大自身。企業可以借助組織內的資源,通過與關鍵價值增值活動進行協同,進行業務擴展、擴大的轉移和內化,建立一些新的能力。因此,在財務上也應采取相應的戰略,力圖實現企業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
在籌資方面,此時的企業面臨著巨大的資金需求。一方面,企業要擴大規模滿足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還要滿足企業日常營運的短期資金的需求。因此,該階段的企業迫切需要打通融資渠道。因為在這一階段吸引投資者的主要是產品或業務概念及對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所以權益資本仍然是比較合適的資金來源。企業可以著手在資本市場上尋求資金的支持,創造各種條件上市,籌集股權資本,降低負債比例,確定比較安全的資本結構。當然,由于上市的成本非常高,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通過該途徑來籌集大量資金的。該階段的企業為了滿足快速發展的需要,還應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適度舉債融資。事實上,此時的企業也通常能夠通過舉債來獲得所需資金。原因在于:首先,此階段的企業在社會上逐漸被廣泛認知,與外界交往增多,舉債的渠道必然相應增加。其次,成長階段的企業發展迅速,向外界傳遞著前景良好的信息,各類銀行和金融機構出于自身利益的驅動,也愿意為企業提供資金;再次,該階段企業銷售額提高,利潤增加,也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舉債的資信條件得到滿足,通常能獲得數額大、成本低、條件較優惠的貸款。但是,企業在增加債務資本,利用財務杠桿的同時,要時刻注意財務風險的防范,嚴密監控各項財務指標,一旦出現預警信號,要及時采取措施。
在投資方面,企業最主要要防止在資源的配置上由于盲目擴張而加大的經營風險。在該階段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把主業做大,而不是盲目做多。企業主要通過一體化經營實現資源配置。也就是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或是進行橫向擴展,實現規模的擴大;或是進行縱向擴展,實現同一產品鏈上的延長。在無形資產與實物資產的組合上,為了使企業未來績效更佳,仍應運用較高的無形資產比重(楊朝旭,黃潔,2004)。
在利潤分配方面,由于企業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而收益的增長相對于資產的增長總是具有一定的時滯,因此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表現為相對的低水平。但從利潤的絕對額來看,是較為可觀且不斷增長的。企業有能力給予投資者適當的回報,同時,也為了向市場傳遞企業發展良好的信息,企業一般會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但仍會留存更多利潤為其長期發展和維持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4成熟階段的財務戰略
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企業步入成熟期。進入成熟階段的企業是以核心業務發展到頂峰為標志的。此時,企業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技術精湛,質量可靠;產品被社會廣泛認知;產品的市場份額趨于飽和,企業的業務還在增長,但增長率已大大下降;企業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企業實力強,資信度高,財務狀況良好。此時,一方面占有很高市場份額的現金牛業務會產生大量穩定的現金盈余,業務風險較低,獲得留存收益的機會很大;另一方面,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協調整合能力、學習能力及重構能力都在減弱,企業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企業處于成熟階段的主要問題不是生存而是如何延長成熟期。為了避免資本全部集中到一個行業可能產生的風險,企業一般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會采取多元化經營戰略,把現金牛業務產生的現金盈余追加到目前處于增長階段的業務中去,以最大限度地獲得業務的平衡性。為了適應這種多元化經營戰略,企業應采取較為穩健的財務戰略。在籌資方面,由于該階段企業有可靠的收益能夠用來償還債務,而且在任何情況下,債權人對回報的預期都可能低于權益資本投資者對回報的預期,因此,除了權益資本之外,企業有理由通過負債進行融資。如果負債的增加不會使風險水平提高到難以接受的程度,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籌資成本相對較低的負債實際上會增加企業的收益。但是,企業應注意陷入財務困境的潛在風險,不可過度舉債,適度的負債是其明智選擇。一是因為此時企業有較豐厚的資金積累,不必過分依賴舉債籌集的資金,以防止在經營戰略調整過程中出現過重的利息負擔。二是因為企業的銷售額和利潤雖在增長,但增長速度減慢是其逐漸萎縮的前兆。如果沒有十分有利的投資項目,過度負債會增加財務風險,使企業在市場上走下坡路,進而喪失利息支付能力。
在投資方面,處于成熟階段的企業在多元化擴張中,不僅要以有形資產對外投資,更要注重無形資產的對外投資。因為無形資產一旦被發展出來,其效用只會受市場潛在規模,而非其本身使用的限制。企業在前面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良好信用、管理能力、技術等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具有更高的投資回報。
在利潤分配方面,由于此時企業有大量的現金贏余,而原來的核心業務已不需再投入大量資金,同時,企業對其他業務的資金需求可以充分利用債務融資渠道獲得,而前已述及,這實質上又增加了企業的可分配利潤。因此,該階段的企業會采取高股利分配政策。
5衰退階段的財務戰略
經過成熟階段以后,大量的企業會因為逐漸老化而進入衰退階段。企業在該階段的主要特征表現為:產品缺乏競爭力,生產工藝落后,設備老化;企業生產萎縮,銷售大幅度下降,利潤減少;“大企業病”日益嚴重,管理官僚化;企業負債沉重,出現財務危機。企業進入衰退階段后,面臨著兩種可能:一是死亡,退出市場;二是蛻變,即企業由于正確的戰略指導,重新整合或孕育了新的核心能力,獲得企業新一輪的利潤增長,進入新的成長曲線,開始另一個生命周期過程。顯然,企業都想避免死亡的命運。該階段企業面臨的主要是財務風險,因此,財務戰略應著重預防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求得新的生存發展機會。
在籌資方面,由于業務處于衰退階段,就很難吸引權益資本了。而企業的形象欠佳,種種不利條件使得債務融資也非常困難。不僅如此,債權人甚至會因為擔心企業破產清算而要求提前償還債務。因此,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前期的資本積累。此外,企業如果以其剩余資產做抵押,還是能獲得一些借款,債務資本仍是其主要的融姿渠道。
在投資方面,由于企業此時需要盡量減少現金流出,增加現金流入,提高償債能力,因此會把重點放在節約成本上,采取精簡機構、盤活現有存量資產等手段,把資源集中于主導業務,以延長其退出市場的時間。另一方面,積極孕育以低成本或差異化為目標的新的核心能力,或著手進入新的產業,但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財務指標的預警信號。如無法進入新的成長曲線,要及時調整投資戰略,將企業轉讓或出售,避免企業價值的損失。
在利潤分配方面,由于收益低,股利也低,但從股利支付率來看,分兩種情況:①如果企業逐步退出市場,往往其留存收益全部用來支付股利。②如果企業進入新的成長,則會采取較低的股利支付率,以保留更多的資金用于后一輪的發展。
6結論
企業的生命周期過程要經歷發起、成長、成熟、衰退等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面臨不同程度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相應地,企業在籌資、投資、分配等方面采取不同的財務戰略,以延長企業壽命。在發起階段,企業主要獲取風險投資者的權益資本,集中投資于核心業務,多采取零股利政策。在成長階段,企業在獲取權益資本的同時適度舉債融資,進行一體化投資,支付正常股利。在成熟階段,充分利用債務資本和留存收益,進行多元化投資,尤其是無形資產的對外投資,采用高股利政策。在衰退階段,運用前期資本積累和有限的負債融資,降低成本,根據不同情況采用分化的股利政策。
參考文獻
[1]格里·約翰遜,凱萬.斯科爾斯.戰略管理(第6版)[M].王軍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謝世娟,陳新國.從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看我國民營企業夭折現象[J].經濟問題,2004,(6):29-30.
[3]楊朝旭,黃潔.企業生命周期、資產組合與企業未來績效關聯性之研究.2004,(1):49-71.
[4]沈運紅,王恒山.生命周期理論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動態發展策略選擇[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1).
[5]牟文華.從生命周期淺談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策略[J].價值工程,2005,(11):33-35.
[6]杜躍平,段利民.科技型中小企業生命周期與融資方式選擇[J].工業技術經濟,2004,(12):71-73,105.
[7]趙蒲,孫愛英.資本結構與產業生命周期: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5,(3):42-45.
[8]馮建民.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融資策略[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6):29-31.
[9]黃國良,潘華,鐘曉東.基于企業核心能力培育的財務戰略研究[J].當代財經,2004,(5):116-118,122.
[10]鄧明然,王小芳.論企業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資本結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4,(6):131-133.
[11]趙勍升,王曉東.基于生命周期的高科技企業融資方式演變[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17):75-76.
[12]武立勇,徐惠.芻探企業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財務安排[J].財會月刊,2004,(11):15-16.
[13]常華兵.高科技企業可持續發展財務戰略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04,(5):52-54.
[14]潘廣明.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中小企業財務戰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10):265.
[15]ZsuzsannaFluck.CapitalStructureDecisionsinSmallandLargeFirms:ALife-cycleTheoryofFinancing[J].NewYorkUniversity,LeonardN.SternSchoolFinanceDepartmentWorkingPaperSeires.Oct.3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