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的轉型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及規格提出了新要求,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能夠將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應用到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之中,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內外兼修,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不失為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以人為本和為貴尊師重道人才培養
1引言
當今旅游經濟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兼具人文精神與操作技能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尤其恰逢現代經濟社會的轉型期,對人才培養質量及規格也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受行業及職業本身等的影響,業內始終受人才“低進入率和高流失率”的困擾,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頑疾,也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更大挑戰。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與表征,對我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影響?;诖耍绻軌驅⑽覈鴤鹘y文化的精髓科學有效地應用到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上,通過文化的熏陶以及內外兼修,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解決業內的留人難題,不失為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2傳統文化的經典借鑒
2.1“以人為本”
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沒有離開過人。從管子的“務人”,到孔子的“仁者愛人”,墨子的“兼愛”,孟子的“民為貴”等等,形成了以孔孟為代表的最為系統的“以民為本”的傳統。“中國古代儒家學說不僅有其極為鮮明的人本主義思想傳統,而且以其歷史之悠久,思想之精髓而堪稱人類人本主義思想中之大成和典范”。[1]“以民為本”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人看作是可以復雜多變并能夠自由選擇和具有倫理天性的人,是對人自身價值與命運的關注。通過尊重人,親人愛人,達到和諧統治的目的。在當代教育界秉承傳統的人本精神理念,就是將以學生為本深深植入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之中。
2.2“和為貴”
儒家向來有重視“人和”的理念,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就是倡導要通過禮義教化使各種關系達到和諧統一?!睹献印芬灿小叭手畬?,事親是也;義之時,從兄是也?!Y之時,節文斯二者是也”。[2]《中庸》則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3]荀子中也有“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費”。“和諧為貴”是儒家“同中異”和“異中同”的完美融合,倡導的是寬宏大氣,講究的是包容多元。古書典籍中對人際關系及和諧狀態的肯定,說明通過協調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及事物狀態,有利于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
2.3“圣人之道”
儒家主張“內圣外王之道”,就是說人對內要有圣人之德,對外要行王者之政。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中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以德服人,心悅而誠服也?!盵4]就是說通過武力震懾,并不能讓人身服心服,只有通過實力和人格魅力才能真正讓人心悅誠服。以身作則的人格魅力是收納人心的關鍵所在。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具有多重社會角色,其思想觀念、理想信念、儀容儀表、舉止言行能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功底扎實、品德高尚的教師是學生最鮮活的教科書,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是影響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3傳統文化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3.1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
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就是要結合時代特色,尤其要適應當下國家經濟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大環境對人才的新要求,正確認識和把握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耙匀藶楸尽钡慕逃砟罹褪且獜慕逃齼炔咳ヌ綄そ逃举|,將注重知識傳授,向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轉變。首先要樹立全面發展的育人觀,改變教育大眾化階段人們對人才觀和質量觀的傳統認識,杜絕“千校一面”、“萬人一面”的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具有時代內涵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尊重學生個體,因材施教,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多樣化與個性化的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旅游業作為變化多端的復合性產業,和食住行游購娛各個行業與部門之間聯系甚為緊密,對人才的需求更是如此。另外在教育觀念上,要轉變教師角色,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力,查缺補漏,揚長避短,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激發學生潛能和創造力。對于學生塑造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甚至服務社會都大有裨益。旅游業作為綜合類產業,涉及門類多,服務范圍廣,一旦這種重視人、尊重人的理念能夠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內化為自身品質,在未來的就業中也就能夠身體力行更好地服務顧客,此舉不僅能夠提高旅游業的管理服務水平,也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職業生涯發展,業內的從業難題也迎刃而解。
3.2創造“和為貴”的育人環境
良好的育人環境是成人成才的搖籃。高校要在人才培養中建立“和為貴,諧為美”的育人環境。為此,高校要積極維護高校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妥善處理內部與外部的矛盾,要尊重客觀現實和規律,承認各方主體的“不同”。一方面在高校內部正確協調生生、師生、師師以及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和順暢的溝通渠道。在面對學生個體時,要契合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構建和諧的班集體。師師之間要發揚民主與平等的作風,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協同進步。部門與部門之間更要保證溝通渠道的即時順暢,減少信息失真流失,增強信息的科學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在高校外部也要統籌各種關系,確保校政之間、校校之間、校企之間、校地之間等不同教育利益相關者能夠“求同存異”,把各方不同的矛盾解決點都落腳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上來,實現多方的合作與共贏,創造利于學校發展、人才培育的和諧大環境?!昂蜑橘F”的育人環境倡導用和諧的方法,培養和諧的關系,也是在追求一種有藝術的育人環境。旅游行業是一個綜合性、交叉行業,妥善處理好旅游業相關行業或部門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的歷練與積淀,從而熏陶出能夠積極妥善處理各種關系的個體,個體人格的改變又能夠逐漸衍生出轉化旅游行業風氣的輻射力,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行業風氣的大力改善,對于一些在行業外徘徊的準從業者具有拉力和吸引力,一旦這部分人力能夠進入業內,也有利于行業人才問題的解決。
3.3發揮“尊師重道”的模范育人效應
古語有云:“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師者,人之模范也”。“尊師重道”是華夏子孫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發揮“尊師重道”的模范育人效應,就是要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選樹典型,模范引領,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因此,高校在師資力量的建設上就要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在教師的選聘上,要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選聘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在教師的培養上,要打通教師職業生涯的上升通道,多創造教師晉升、進修、培訓的機會,通過對內提升、對外交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在典型的選拔上,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師范”標兵評選活動,真正挖掘、選樹出教師典型和優秀事跡,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以點帶面,在周邊形成廣泛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形成修身律己、崇尚師德的良好風尚,也從另一個方面拓展了學生價值觀塑造的教育載體。“尊師重道”一方面是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榜樣示范對學生人格進行熏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這種認知事物道法和規律的行為也能夠熏陶學生,養成尊重客觀現實與規律的素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習和未來就業都大有裨益。
4結語
我國旅游業面臨國內外旅游市場的雙重壓力和激烈競爭,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也面臨著全新的時代考驗。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如何將我們本土文化的思想精髓更好地和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是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著力點。
參考文獻
[1]張現林.中西哲學比較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197.
[2]孟子注疏•卷第七下•離婁章句上[A]//十三經注疏•下冊.
[3]禮記正義•卷第五十二•中庸[A]//十三經注疏•下冊.
[4]孟子注疏•卷第三下•公孫且章句上[A]//十三經注疏•下冊.
作者:李芳菲 單位:山東協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