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行政管理監督職能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企業行政監督的理論分析
1.企業行政監督的定義。企業行政監督,是黨、企業機關和廣大職工對企業行政機關及行政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遵紀守法情況的督察和督導活動,也是一種法制監督。監督包括企業行政機關對管理對象是否執行企業行政管理方面的法規和決定的監督和黨、企業和職工群眾對企業行政管理的監督這樣兩個部分。前一種意義上的企業行政監督屬于企業行政機關的一種職能,是企業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本節所說的企業行政監督是不同主體對企業行政機關的監督。
2.企業行政監督的重要性。首先,加強企業行政監督是加強企業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企業的民主政治建設任務尚十分艱巨,企業行政管理領域還存著高度集權、家長制、瞎指揮、一言堂、決策程序不健全、不民主等現象。企業握有很大的行政權力,而沒有監督和制約的權力,總會被濫用,絕對的權力容易導致腐敗,這不僅是政治生活中的規律,也是企業行政管理領域經常遇到的現象。因此,對企業權力加以監督。實行企業管理民主化,使職工群眾廣泛參政、議政、監政,參與國家管理,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次,企業行政監督對改革開放總方針的貫徹執行起著保障的作用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長期基本國策,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確保社會主義企業現代化建設的成功。但是改革開放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如:各種法律、法規尚不完備,一些制度沒有建立起來,致使少數、個別企業行政人員利用職權和工作之便,實施各種走私販私,行賄受賄等瀆職失職行為,使企業形象受到損害,嚴重干擾破壞了改革開放的進行。再次,企業行政監督對實現企業行政管理法制化起著促進作用。企業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指企業及其行政人員在實施企業行政管理的各個職能中,都切實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即依法行政,以法律作為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行政監督本身就需要建立起~套制度和規范,要確定監督機關的法律地位、法定的監督權限、法定的監督方式和程序等等。這一系列法制的手段可以發現制止企業行政決策中的失誤,補救行政領導決定中的某些偏差,追究直接責任者的法律責任,完善某些不適應形勢要求的組織機構及有關的法律和制度等等。
二、當前企業行政管理監督職能的分類和特點
1.企業行政管理監督職能的分類。首先,按監督的時間可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這是從決策的角度所作的分類。企業行政決策是企業行政管理的核心,行政監督的目的就是保證企業行政決策的制定、執行的準確無誤為了防止作出不科學的決策,就要進行事先監督。在執行決策過程中,為了保證決策順利地、準確無誤地得到貫徹執行,就要實行事中監督,其作用是及時查明妨礙在規定期限內圓滿地執行決策和缺陷的偏差,隨時隨地檢查、考核決策執行的情況。事后監督主要是檢查是否達到了決策所預期的目標,其任務在于查明是否正確地執行了行政決策,全面完成企業計劃。其次,按監督的系統關系可分為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行政組織系統內部的監督。這種監督一般按組織系統進行,包括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檢查與督導,企業行政機關內部行政領導人員對其下級企業行政工作人員的行政管理活動所實行的監督。外部監督指專門的國家監督機關,對社會、企業及其它團體實行監督的組織,范圍廣泛,不容忽視。再次,按監督的專業性質可分為一般監督和特種監督,一般性質的監督是對某一企業行政機關的整個工作實行的監督,它涉及監督對象活動的一切方面。特種監督指涉及被監督對象的某一方面,是對企業某一部門的某種業務工作實行的監督,如企業的審計監督、經濟監督等等。
2.企業行政管理監督職能的特點。首先,廣泛性。社會主義國家的企業行政管理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因此,有必要對企業行政管理活動實行廣泛的監督。企業行政監督不但種類多,而且范圍廣泛。其次,經常性。社會主義企業行政管理活動不僅是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因此。為了使一切企業行政管理活動都能依法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有必要對企業行政管理活動進行經常而又及時的企業行政監督,只有經常的監督才是有效的監督。再次,民主性。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社會主義企業行政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企業行政管理,使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有計劃、按比例地向前發展。
三、加強企業行政管理監督職能的對策
1.加強企業黨組織監督。業黨組織對企業行政機關活動的監督,是黨組織對行政機關實行領導的一種方式。但這種領導不是要黨的組織直接從事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是協助企業行政機關工作,提高效率,把了解到的機關工作中的缺點、問題,通知企業行政領導人或報告黨的上級組織,從而實現黨組織對企業行政工作的監督、保障作用。
2.強化企業權力組織的監督。企業權力組織的監督是指企業工會組織中的職工代表大會對企業行政機關及其工人員的企業行政管理活動實行監督。企業權力組織對企業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監督,體現了民主原則,企業的一切權力屬于職工群眾,職工群眾行使企業權力的組織是企業職工代表大會。企業行政機關由其產生、并對其負責,受其監督。職工通過代表組織的監督,克服企業行政機關的官僚主義,防止企業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由企業管理的公仆蛻變為企業的主人。
3.優化企業的內部監督。特別是上下級之間的監督,由于存在著隸屬關系,這種監督也是最直接、最有力的監督。同時,企業行政監督中的其他形式,許多都要通過企業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來實現。例如群眾監督往往是通過向上一級企業機關反映情況,進行檢舉、揭發.控告,對于檢舉,揭發、控告所反映的問題,也都是通過上一級企業行政機關來解決。因此,企業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在企業行政監督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實行企業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可以促使企業行政機關所為的活動符合廣大群眾利益,督促他們積極地為人民謀利益,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4.深化企業的專業監督。企業的專業監督主要包括企業審計監督、人事監督以及其他監督。審計監督是企業行政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是企業對經濟實施監督的手段,屬于特種監督。建立和健全審計監督,對加強和改善企業對經濟的管理,完善企業經濟管理體制,實現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都有重大意義。人事監督是企業行政監督中特種監督的一種它是企業對人事管理,如人事調動、調配晉升、獎懲、罷免等工作實行的審查監督。其他監督指由企業各專業部門分別負責,代表企業進行的各類技術性很強的專門監督。這類監督多數是對企業行政各部門,但行政行為具有普遍的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