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村一體化辦學的內容成效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的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不可否認的一個現實是,中國教育依然存在城鄉間的差異,即使像浙江這樣的經濟發達省份,也還存在這個問題。農村教育的落后現狀、農村教育存在的不均衡現象,越來越為教育專家們所關注。“農村中小學教育,肩負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將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高素質人力資源的使命。然而,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卻令人堪憂:低投入、高輟學、差條件、缺師資,沒保障……”簡單地說,教育投入不足,師資嚴重不足,學校布局不盡合理等,這些就是目前農村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2005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一體化辦學”模式,大力改善農村學校、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抓實城鄉學校結對共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固然需要各級地方政府通過加大投入等措施加以解決,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政府采取措施,不僅可能延誤教育的發展,也可能錯過發展的機遇。在不需要政府增加更多投入的情況下,將鄰近幾個農村小學聯合起來實行一體化辦學,也許能走出一條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的新路子。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嵊州市在甘霖鎮蛟鎮小學點實施農村小學一體化辦學試驗。甘霖鎮蛟鎮小學點有兩所鎮中心小學和一所完小。蛟鎮小學是鎮中心小學,現有教師、教室、教學硬軟件等,已經解決不了逐年增加的插班學生的就學問題。蒼巖小學也是一所鎮中心小學,學校位置較偏,近幾年學生流失較多,生源逐年減少,學區內的大部分學生到蛟鎮小學插班就讀。白泥墩小學是所完小,地理位置也較偏,但因為附近有幾個大企業,有不少外來民工子女學生,突顯教師緊缺問題,每年要教育局或鎮中心學校安排教師支教。在一體化辦學模式里,各學校原行政隸屬關系不變,行政上是平級的,采取“龍頭學校+兄弟學校”方式組建“一體化辦學”點。根據一體化學校在辦學規模、地理位置、生源分布、教育質量、發展態勢等方面的要求,實行“有序選擇”或“雙向選擇”,實現點內學校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確定蛟鎮小學點“一體化辦學”試驗的理想目標是:三所學校努力實現聯合辦學,創新辦學形式,優化辦學機制,努力在教育資源共享、學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學幫扶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成效。在教育均衡發展的前提下,蛟鎮小學的生源保持不變或逐年減少,白泥墩小學的教師力量得到加強,蒼巖小學的生源逐年增加并得以穩定。
一“、一體化辦學”的理念
“一體化”這個詞現在出現的頻率很高,諸如經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等等。“一體化這個詞來自英文的integration,意思是綜合、集成、結合,社會學界常譯成整合……美國當代著名國際政治學家卡爾•多伊奇用‘一體化’來表示這樣一類系統:
(1)各組成部分的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其中一個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另一個發生可預見的變化。
(2)作為整體的系統具有單個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系統特性。”因此,我們說,“一體化”的核心就是均衡發展、共同提高。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民生問題,已經成為眼下教育教學的主旋律,是各級政府要迫切解決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有個清楚的認識。教育的一體化既可以是城鄉教育的一體化共同發展,也可以是不同條件的學校一體化共同發展。教學點內的幾所農村學校建構合作共榮的伙伴關系,達到“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機制共建、品牌共創、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互惠共贏、共謀發展”的目的,使點內學校走向教育質量均衡化,教師發展專業化,學校發展持續化,學生發展個性化。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與理念,同一小學點的幾所學校可實現學校管理、學校文化、教學管理、資源共享、后勤管理一體化發展,以便于資源的共享,促進教育的共贏發展。
二“、一體化辦學”的基本內容
1.管理一體化加強科學化管理,是辦好學校的首要條件。探索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辦好一體化學校的保障。因此,應努力實現管理一體化,把三所學校捆綁成一個共同發展的集體。在學校管理一體化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領導一體化。根據一體化辦學的要求,確立以蛟鎮小學為龍頭學校、其他兩所小學為兄弟學校的一體化模式,成立領導小組,確定蛟鎮小學點一體化辦學的方向、思路及步驟。下設一個或幾個工作小組,具體實施、開展活動。每學期初集中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就本學期一體化辦學操作內容、深度、考核辦法、活動地點等作一個統一安排,各工作小組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在各學校具體實施。
(2)制度一體化。制度一體化是點內學校一體化辦學均衡發展的有力保障。所以,在一體化辦學的啟動儀式上,我們就如何實現管理制度一體化作了深度討論,拿出了一套可以操作并符合三校實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共八部分內容,分別是職能科室管理制度、崗位職責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師生管理制度、寄宿部管理制度、安全保衛制度、食堂校店管理制度、家長學校有關章程。
(3)教師一體化。實現師資均衡是一體化均衡發展的關鍵。在白泥墩小學師資不夠和蒼巖小學體藝教師缺少的情況下,一體化辦學點出臺了教師支教、跑教、掛職鍛煉制度。每年,根據白泥墩小學所缺教師的情況,由蛟鎮小學選派教師到白泥墩小學實施為期一年的支教,每周派體藝教師到蒼巖小學跑教,三所學校每學期互派行政人員到兄弟學校掛職鍛煉。
2.文化一體化一體化辦學點所屬學校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方面做統一布置和要求,要求各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如今,校園面貌年年換新顏,實現了綠化、亮化和美化。
3.教學一體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課程改革,以提高一體化辦學點教學質量為目標,放大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龍頭學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和協調、合作作用,積極實施“一體化”的教學管理,強化均衡發展和持續發展意識,縮小一體化學校教師之間教育、教學業務的差距,努力營造合校、合心、合力的氛圍,做到“五個統一”。
(1)統一教學計劃和進度。每學期開學初,一體化學校分年段集體備課,共同討論,統一制定學期教學計劃,科學安排教學進度。
(2)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一體化學校的學科課程資源、校本教研成果、教科研成果等有形成果都上傳到教學資源庫中,通過交流任教、跨校兼課、師徒結對等形式,實現各學校名師、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等優秀師資共享。
(3)統一安排校本教研。統籌安排一體化學校的校本培訓,每學期組織適量聯合教學研討活動。建立教科研協同制度,將科研課題向兄弟學校延伸,同化過程,共享成果。
(4)統一組織督查評估和質量監控。建立督導檢查制度,蛟鎮小學定期對兄弟校的教學工作進行督查評估,每學期不少于1次。建立質量監控制度,定期進行教學質量分析,促進質量提升,期末教學質量實行統測統批。
(5)統一作息時間。一體化學校統一作息時間,學生每天在校集中時間不超過6小時。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堅持每天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嚴格執行“減負提質”、“課外文體活動”的規定,不得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4.教育科研管理一體化一體化辦學點積極引導和鼓勵所有教師參與課題研究,開展相關教科研活動。
(1)共享教科研資源,促進教師對教科研的認識。一體化學校根據各校的實際各自牽頭邀請教科研專家來教學點講座,但資源一體化學校共享,三所學校的教師全員參與。
(2)龍頭學校教科研輻射。蛟鎮小學一直重視教科研研究,學校申報成功多項省市級課題。實施一體化教學之后,蛟鎮小學的教科研成果輻射兄弟學校,帶動兄弟學校的教科研,指導兄弟學校申報省市級科研課題。
(3)校級小課題研究常態化。一體化學校成立小課題研究工作小組,負責校級小課題研究的指導、評審、實施、結題和表彰等工作,使小課題研究工作在一體化辦學點學校常態化。強化各校小課題研究的意識,要求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小課題的討論與研究。
5.資源共享一體化
(1)師資建設一體化。以校本培訓一體化來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教學點的校本培訓要統一組織、統一要求,共同參與、共同提高。統一教研組,成立一體化教學點學科教研大組,指導教學點內學科教研、教師培訓、師生競賽活動、教研組精品課展示活動、優質課評比活動等。在教學點內實施青年教師目標考核制度,鼓勵名優教師、骨干教師跨校做好“扶、幫、帶、導”工作。
(2)教學設備一體化。加強一體化學校教學設施、圖書資料、活動場所、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共享。一是“硬件”共享。一體化學校的計算機房、實驗室、圖書室、運動場等輔助設施與資源實行共享。根據教學需要,兄弟學校的學生可以到龍頭學校參加綜合實踐活動、運動會等,實行教師、學生的教學互動,共享教學設備資源。二是“軟件”共享。①信息分享。一體化學校各年級成立學科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由教研組長負責和牽頭,或指定經驗豐富的教師共同整理備課資料,實行網上資料共享。②實行電子交流。建立一體化學校公共郵箱,及時交流各年級、各學科試題,將各類活動通知和總結體會等通過公共郵箱進行交流,保證資源利用的時效性。
6.后勤管理一體化行政平級關系的一體化辦學所屬學校,各校經費客觀上存在一些差異,后勤管理只能是相應的一體化。從實施一體化辦學模式開始,三校執行同等福利待遇政策,福利發放保持平衡,教師績效考核標準一致。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蛟鎮小學一體化辦學點在學校管理模式、教學質量、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入學等方面逐漸形成一體化特色,基本實現了一體化辦學的目標,達成了“捆綁式”發展的目的,三所學校的辦學水平較一體化辦學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社會滿意度明顯提高。一體化辦學也促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農村教育的發展,需要重點突破以下幾個瓶頸:
1.加大教育投入是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條件農村學校要真正做到優質均衡,只有加大教育投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設施的均衡和個體的優化,才能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合理配備教師資源是促進均衡發展的關鍵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教師。只有完善教師人事機制,合理配備教師資源,才能有力地促進教學優質均衡發展。
3.教育觀念更新才能適應教育的均衡發展教育均衡發展的實質是政府作為主導社會和資源分配的主體,對教育資源合理分配,以確保受教育群體和個體權利平等。因此,政府制定的基礎教育法規及政策要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