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證券市場投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對投資與投機的研究,傳統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市場參與者是理性人這一假定基礎上,認為理性人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能對一切信息進行正確的加工和處理,核心內容是“有效市場假說”。現代金融理論則是建立在“羊群效應——心理對決策的影響”基礎上的。
關鍵詞:投資;投機;有效市場假說;羊群效應
一、資本有效市場理論
(一)資本有效市場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是由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法瑪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在傳統資本市場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以信息為核心,已被譽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理論基石。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價格能夠充分反映各類信息,且價格信號是資本市場中有效配置資本的內在機制,因此,有效的資本市場是一個每種證券價格在任何時候都等于投資價值的市場,它能迅速、準確地把資本引向收益率最高的企業,按照有效資本市場學說的觀點,如果某組信息被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廣為了解,那么,證券市場的競爭就會驅使證券價格處于這樣一個水平,即投資者根據該組信息進行的交易只能獲得按風險調整的平均市場報酬,而無法根據該組信息從交易中獲取非正常報酬。
第一、要促使我國證券市場從以前的為國有企業脫困服務轉向優化配置社會資源。證券市場實際上是一個配置資源的地方。從經濟學角度講,應該說,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股票買賣是一種特殊商品的交易,什么樣的東西能夠賣給投資者,以怎樣的價格成交,應該由投資者自己去選擇,這些是交易所、中介機構、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事情,監管機構只負責規則的制訂。而我國情況比較特殊,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國有企業要賣一部分給投資者,主要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改善國有企業資本負債率過高的財務狀況。計劃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它的盈虧、企業職工的工資及生老病死都是由國家負責,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國家財政出現困難,它拿不出更多的本錢來支持龐大的國有企業部門,就通過股份制把一部分國有企業賣給老百姓。因此,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證券市場,從最初的功能定位就是為國有企業脫困服務的,但是現在不行了,對垃圾股的融資、再融資,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
第二、要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的是價格發現功能。證券市場在完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它所具備的第二個最大的功能是價格發現,價格發現功能使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如果公司非常優秀,那么股價就會比較高,在融資和再融資的過程中可以以比較高的價格得到投資者的認購。但是在我國,目前績優股和績差股根本沒有什么差別。前10年在資金推動型的行情下,我國股票二級市場價格基本上與內在價值關聯不大,而是與流通盤子的大小相關,實際上在延續實體經濟部門“優不勝,劣不汰”的弊端。
加入WTO后,我國的證券市場要逐漸有一個價值再挖掘的過程。所以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我國證券市場的好轉是符合價值規律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市場走勢從總體上看是良性的。其中包括那些真正具有成長性的行業,像能源、電力、鋼鐵、汽車、金融、證券業等,這些行業正好是本輪周期我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部門。所以證券市場價格總水平的這次上漲實際上就是價值再發現的一個過程。
第三、要從以前的公司本位論轉變為股東本位論。買股票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交易,但從經濟學的投資行為角度講,你是在進行一項重要的投資活動。任何一項投資都需要獲得回報,比如買國債,3年期的年利率是2.5%左右;存銀行一年有1.98%的利息所得。但很多投資者買了股票后,根本不去考察這家上市公司的情況會是什么樣;市場設立后,就是為上市公司圈錢再融資服務的。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是亞意圈錢,很多上市公司離開配股、增發、債券就生存不下去了。這種情況現在正在開始發生轉變,現在我們要求證券市場要為社會創造財富,股東要關注回報,長期不給股東回報的上市公司決不是好公司,而且要改變二級市場負和游戲的必要前提必須是上市公司的紅利大于二級市場的交易成本。
以上三人轉變決定了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運行格局。
市場化進程加快
一、證券投資實訓室建設的構想與建議
證券實訓室建設對場地和硬件的要求一定要服從于場地和資金投入條件而定,所以這一問沒必要做太多說明,在此最重要的也就是決定實訓室品質的是軟件的功能和模式選擇。在軟件選擇上必須符合多功能全仿真虛擬交易所的環境要求,必須具備一個跨市場、跨品種和跨地區的全球金融實時資訊和分析終端。該終端充分運用了全球領先的國際化投資分析理念和金融工程分析技術,為投資者提供覆蓋全球六十多個國家的股票、債券、期貨、外匯,金融衍生品等上萬種金融產品更快捷、更精確、更深入的信息和分析工具,該產品將為追求價值投資與量化分析的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金融決策支持和投資體驗,虛擬交易所一套模擬交易教學和培訓的實訓軟件,以提供接近市場運作機制的模擬投資環境,通過舉辦各種規模的模擬投資賽事,達到幫助學員投資理論與實務操作充分結合訓練和提升的平臺系統。以競賽形式實施教學徐輝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遼寧沈陽110122過程,由簡單到復雜,通過競賽讓學生循序漸進的體驗并掌握投資理論知識。包括單品種金融商品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投資風險管理等。具體功能特征要求:
(一)多樣化的模擬品種
1、完整的股票、債券交易品種及行情先試分析系統:包括滬深A、B股的所有品種,創業板基中小板品種,各種國債、企業公司債券,可轉債及優先股交易品種,這樣可以使學生全面的交易和分析了解中國股市債市的全貌,學生可以身臨其境的近距離接觸中國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學生的投資交易能力,投資品種的選擇能力及投資組合能力,行情系統同時要具備國際證券市場的部分品種,比如紐交所行情、納斯達克市場行情、香港聯交所的個交易品種行情,這樣,在證券市場國際化的前提下,達到學生學習內容的全面化和國際化。
2、國內國際期貨市場的各個品種的模擬交易、行情顯示、分析系統:通過其行情顯示系統可以全面了解和獲悉國內國際期貨市場(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的即時行情和進行投資分析;通過其信息咨訊系統可以了解國內外期貨市場和期貨商品的信息;通過其模擬交易系統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國內國際期貨的模擬交易買賣。
3、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的各個品種:通過其行情顯示系統可以了解國內基金市場的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基本行情,以及個基金的凈值變化情況、基金投資的持倉狀況;通過其柜臺系統可以使學生演練基金帳戶的開、銷戶及申購、贖回操作;通過其模擬交易系統,進行封閉式基金的模擬買賣交易。
摘要:對投資與投機的研究,傳統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市場參與者是理性人這一假定基礎上,認為理性人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能對一切信息進行正確的加工和處理,核心內容是“有效市場假說”。現代金融理論則是建立在“羊群效應——心理對決策的影響”基礎上的。
關鍵詞:投資;投機;有效市場假說;羊群效應
一、資本有效市場理論
(一)資本有效市場理論
有效市場理論是由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法瑪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在傳統資本市場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以信息為核心,已被譽為現代金融經濟學的理論基石。
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在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價格能夠充分反映各類信息,且價格信號是資本市場中有效配置資本的內在機制,因此,有效的資本市場是一個每種證券價格在任何時候都等于投資價值的市場,它能迅速、準確地把資本引向收益率最高的企業,按照有效資本市場學說的觀點,如果某組信息被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廣為了解,那么,證券市場的競爭就會驅使證券價格處于這樣一個水平,即投資者根據該組信息進行的交易只能獲得按風險調整的平均市場報酬,而無法根據該組信息從交易中獲取非正常報酬。
一、我國機構投資者發展現狀
今年以來,我國機構投資者發展迅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穩步增長,市場主體行為規范不斷加強,整個基金行業處于健康發展的態勢;同時,QFII、QDII、保險、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隊伍日益壯大,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機構投資者格局,為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健康、穩定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至1999年間,機構投資者的入市規模僅占當時流通市值的30%左右。但到了2009年7月底,機構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經躍升至63.86%,10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2.02萬億元,凈資本3322億元,管理客戶資產9.66萬億元,1到7月證券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578億元;61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502只基金,基金總份額2.29萬億份,基金凈值2.55萬億元。可以看出,我國機構投資者具有以下特點:
(一)整體規模上升
我國證券市場經歷了個人大戶、券商機構及基金等為主的三個發展階段。近年來,為促進我國證券市場快速成長和發展,管理層將大力培育行為規范的機構投資者作為加強證券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戰略指導下,這些年來中國證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起來。
(二)構成多元化
經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有基金管理公司61家,管理基金份額2.29萬億份,比1998年增長229倍。基金與流通市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1.81%提高到2008年的28.83%。有證券公司107家,總資產約2.02萬億元。有各類保險公司近230家,保險公司最高入市比例提升至20%,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3.38萬億元,相當于1999年的13倍。隨著保險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保險資金在證券市場的投資也在高速增長。有基本養老保險體系社會統籌賬戶基金、個人賬戶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在內的較為完善的社保基金運作體系,基金規模迅速增加。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超過6600億元。此外,我國還批準設立9家合資證券公司、33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113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38家境外資產管理機構和8家境外證券交易所獲準設立駐華代表機構。截至2009年7月底,有86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5家外資銀行獲準開展QFII托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