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freesexvideos第一次,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首頁 > 文章中心 >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環境保護 廢棄塑料 處理技術

由于工程塑料在機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蝕性、耐熱性等方面能達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方便并可替代金屬材料。工程塑料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建筑、辦公設備、機械、航空航天等行業,以塑代鋼、以塑代木已成為國際流行趨勢。同時由于我國汽車、電子和建筑等行業發展迅速,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工程塑料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據分析,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發展,工程塑料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得到增長。但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相應的廢棄塑料處理難題也逐漸顯現,并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筆者主要從環境污染,環境保護工程的角度介紹一些處理方法。

1填埋技術

填埋技術是當下最為常見的垃圾處理技術,也是一種消極簡單的處理辦法。是將廢棄包裝塑料填埋與郊區的荒野或凹地里,使其自行消亡。填埋技術填埋技術的特點是操作簡單,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但占地面積大,同時存在嚴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滲出液會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產生的臭氣嚴重影響場地周邊的空氣質量,另外,垃圾發酵產生的甲烷氣體既是火災及爆炸隱患,排放到大氣中又會產生溫室效應。有的城市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建立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衛生填埋廠,較好地解決了二次污染問題,但建設投資大,運行費用(包括規范的填埋、滲出液處理及甲烷收集利用等)高。最關鍵的是填埋廠處理能力有限,服務期滿后仍需投資建設新的填埋場,進一步占用土地資源。

2 焚燒處理

焚燒技術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減容、減量及無害化程度都很高,焚燒過程產生的熱量用來發電可以實現垃圾的能源化,是一種較好的垃圾處理方法。但對焚燒條件控制不當會存在煙氣污染和重金屬污染問題,且設備投資巨大。國外通過改進焚燒系統工藝及強化民氣處理等手段已經較好地解決了尾氣污染問題,但投資也相應增加。

3生物分解

生物分解就是通過光或微生物將塑料大分子鏈切斷變成小分子,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消失于自然界。主要方法實在塑料中添加淀粉及其衍生物。淀粉基塑料是目前國內外較為普遍的生物降解塑料,以淀粉向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提供養料,同時為生物以淀粉顆粒為突破口,是塑料制品力學性能下降造成制品崩裂,達到降解目的。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徑。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風險,將淀粉及其衍生物注入塑料后,有可能刺激細菌的生成,若沒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將會造成二次污染。

4回收再加工利用

這種方式就是工廠等地的塑料邊角料進行回收,并重新利用,二次加工的方式。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塑料經過回收、集中、分類、科學合理處置后可以獲得再生價值,實現循環利用。

5廢棄塑料處理的措施

5.1遵循國際上回收和處置廢棄塑料的一般性原則

環境無害處理在巴塞爾會議(1992)的定義為采取所有可行的措施保證有毒廢物或其他廢物以保護人們健康和環境的方式管理,避免由此廢物可能導致的不利影響。國際廢物管理政策優先關注的廢物體系就是通過再使用、再循環、再生和殘質處理防止或減少廢物。這種戰略包括原材料回收的廢物處理的綜合方法。這對廢棄塑料在識別、環境無害管理、回收和最終處置等方面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導。

5.2從源頭上阻止和減少廢物

為使塑料在經濟過程中能夠可持續發展,在材料制備和制品設計時就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在體現利潤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原料的耗費,使塑料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程度。如在塑料制品進入市場前就采用塑料的分類標志,標明塑料制品或其配套件的材料屬性,便于以后回收時分類。實際上這樣做就是保護了該產品的制造者和所在的行業,促使減少在該制件上的塑料原材料的使用量,對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有利。另外,材料使用采用標準化、專門化、和標記化,使材料易于回收。

5.3授權的集中管理

廢棄塑料是垃圾中熱值最高的,再利用價值也很高,如果能夠使廢棄塑料有效地達到回用再循環和環境保護的目的,回收和處置的強制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國家的法律、法規或政府行政措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廢棄物處置的各方的責任要明確,加強統一管理。廢棄塑料的回收和處置集中化是政府支持并授權設立的廢棄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營運機構對廢棄塑料的綜合處置并能正常運轉的首要條件。建立廢棄塑料的綜合處置機制是解決廢棄塑料對環境合理處理的有效辦法。

5.4開發新產品,新技術

本世紀初就有人開始研發廢棄塑料為原料的再生能源設備和技術,這項技術近幾年不斷發展,各種形式結構不斷出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廢塑料再生燃油機環保能源設備Ⅱ型突破傳統工藝,利用“多級瞬間反應”技術將廢塑料全部轉化為汽油、柴油、石蠟、液化氣,是變廢為寶的理想設備。企業加強對塑料制品的研制和創新,設計更先進的廢棄塑料處理技術和設備。

6結語

塑料制品的廣泛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使用的廢棄物不會自動消失,長期殘留在自然界會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甚至威脅人類健康。為了解決廢棄塑料的處理問題,政府,企業和廣大科技工作者都做了很多工作。筆者認為在遵循國際上回收和處置廢棄塑料的一般性原則下,加強管理,用性價比更好的產品,加大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最大限度的減少廢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程度。

參考文獻:

[1]劉芳.廢棄印刷線路板中材料的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年7期.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塑料垃圾;影響;治理方式

一、塑料垃圾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塑料污染給更大范圍的生態系統產品和功能帶來的潛在影響,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比較典型的海洋垃圾類型有:大型廢舊漁具,瓶子、塑料袋和其他消費性產品。然而,通過拖網捕撈方式收集的海洋垃圾中大部分是細小顆粒或微型塑料。這些微小顆粒可以攜帶大量污染物質,且包含著多種潛在的毒性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就可以通過海洋垃圾而進入海底環境,對海洋生物存在有害影響。

漁業、交通業、旅游業、政府和地方團體的經濟和財政都會受到海洋垃圾的不利影響。據報道,APEC地區每年由于海洋垃圾給漁業、船舶運輸業和旅游業帶來1.265億美元的損失。最近一項報告也顯示,蘇格蘭漁業每年因此損失16億美元,相當于整個漁業收入的5%。水產養殖業也受到影響。

海洋垃圾也是航海業的主要危險源,在海岸船舶救助活動中不斷攀升的救助實例說明,垃圾足能夠威脅螺旋槳正常運轉。更深一步的考慮是,海洋垃圾會帶來美學價值的破壞。垃圾會影響公眾對環境的感知力,結果導致旅游業收入下降。

二、如何解決塑料垃圾問題:循環經濟的范式

一提到海洋中垃圾問題時,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擴大管理措施的范圍而不僅限于改變廢物管理實踐。目前占主導地位的是“末端處置”,而不是預防為主。每個區域采用的常用做法都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對傾倒垃圾行為的教育,完善海岸垃圾罐條款的“3R”環節,港口設置船源垃圾回收設施,以及頻繁的海岸和海洋清理活動。塑料企業比較支持這種“拋棄型”消費方式,教育和循環法可以作為一個解決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還是適合于那些具有經濟資源、經濟規模更加易于實施高成本計劃的發達國家。鑒于塑料廢物總量在全球和區域都在持續增長,那么很明顯,一種范式的轉變在解決這類全球問題時變得越來越緊迫。

從“生命周期循環”的角度來看,從生產到單純短期使用階段,再到廢物處置的資源使用這樣一個軌跡,是廢物積聚的一個最根本原因。因此,盡管塑料具備耐用性、應用廣泛性等有限,一項最近的對工業上使用的不同種類物質進行的“生命周期”分析中指出,塑料與其他化石燃料和生物物質一樣,會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

在垃圾來源問題上,應該認識到海洋垃圾不僅僅是一個廢物管理問題,這很重要。如此來看,通過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方法來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是探索“綠色經濟”內涵的潛在根據之一,該方法會促進單位經濟產量所用資源最少,降低資源和不以增長為目的的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運用到塑料上,這就意味著促進經濟結構的改變,降低塑料的消費,增加“環境友好型”物質的生產,提高再循環再利用率,促進選擇新技術新產品,創造一個條件供給的環境,如能力建設,新法律和標準的實施等。這些收益只有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才能感受到。

通過合作,可以幫助認識塑料產品的優點,比如包括那些與減少環境影響相關的合作。同時,減少海洋垃圾中塑料的數量問題也是挑戰之一。在解決塑料垃圾問題上,同時關注兩個方面:一是關注直接原因,如亂扔垃圾、不適當的廢物管理;二是終極原因,這一原因所生產或交易的物質類型和數量關系更為密切。特別是在把物質僅做單一使用,短時使用的情況下,能夠產生長遠的可持續的環境影響。例如,塑料在發達國家經常被設計用來單獨使用,而很少考慮垃圾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海岸旅游業會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會給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帶來不同的結果,因為他們缺少廢物一體化管理的資金和基礎設施。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應該考慮到物質從生產到廢棄的可持續性,而不是在該產品已經報廢的時候才考慮。因此,產品從設計生產到廢棄的整個過程中,對材料的“減少、再利用和再循環”不能僅僅體現可持續性,還要直接減少需要處置廢物的總量,以此來減少該廢物成為海洋垃圾的可能。

三、區域層面下的垃圾循環利用

從聯合國區域海洋報告的說明中明顯可以看出,海洋垃圾問題以區域為基礎發生變化。同樣,解決方法也應因區域而定。

一個比較恰當的切入點應該是,確定關于海洋垃圾具體類型(如消費廢物、工業廢物和包裝)。確定依據很重要,來自于與垃圾相關的供應環節的所有步驟:比如它們在哪里?有多少?什么目的?如何達到首要目的?使用期限和用盡后地方會如何處置等。這種努力應該基于對易受影響地區觀念和優先事項問題的考慮。接下來就是把供應環節的所有主要參與人召集到一起,組織一次有說服力的對話交流,旨在確定減少垃圾聚集的方法。這是一個“少生產廢物”的辦法,成為廢物的物質需求減少,或利用更好地處置廢物的方法來防止積聚。之后再通過執行一系列政策,如公共意識,發展激勵機制和法規,來促進及時、長期的措施實施。最后,通過監測海洋垃圾范圍的變化和個體執行政策和行動計劃的有效性評價,來衡量成功與否。

由于垃圾存在于國家管轄權以外的公海區域,很難追溯起供應源頭,因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首先來關注“末端管理”方法,如開展清理垃圾,同時進行教育活動,這些比較現實可行的做法。長遠來看,區域內近海水域垃圾輸入量的減少也可以降低垃圾進入公海的總量。由于抽樣數據正在不斷表明,來自不同海岸的物質是如何在海洋適當位置形成垃圾的,那么“區域方法”為確定行動的優先權和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框架。

本文由(海洋垃圾污染之國際治理的范式轉變)項目資助,項目編號(HXS20141153)

參考文獻:

[1]趙勇勝.固體廢物處理及污染的控制與 治理.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2月版.[2]張原.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的災難.生態

經濟,2015年第2期.

[3]馬成恩.齊抓共管,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環境保護,2008年第10期.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3篇

廣大農村對農用塑料薄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測算,2010年全國農業塑料地膜年銷售量達到118.4萬噸,覆蓋面積達3.5億畝;2011年全國塑料大棚塑料薄膜年銷售量約100萬噸,覆蓋面積達5440多萬畝。

但隨著用量的不斷增大,農用塑料殘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難,土壤中塑料農用地膜的殘留量逐年增加,給農業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效應,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

據新疆農業信息網資料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于1998年在重點縣(市)開展了廢舊地膜污染調查工作。從對哈密、伊犁等6地州16縣(市)的調查結果看,廢舊地膜平均殘留量為2.52公斤/畝,其中,最嚴重的一個樣點為17.86公斤/畝。16縣(市)由于廢舊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在1500萬元。農用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緩。?

農用塑料殘膜的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1.影響土壤的物理性狀,降低土壤肥力。2.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造成減產。3.危害人體健康。

目前國內農用地膜污染治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殘膜回收利用,二是應用全降解地膜;主要以前者為主,但存在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地膜銷售市場不規范,許多農民追求降低成本,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回收困難;扶持和鼓勵殘膜回收的財政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區廢舊地膜未實現資源化利用,治理長效性差;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機械作業效率低,人工撿拾難度大;廢舊地膜回收渠道不暢,回收利用規模難以有效擴大。

近年推出可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更多的是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地膜,是在通用塑料(PE、PP、PVC等)中通過共混或接枝混入一定比例的具有生物降解性的物質,可生物降解塑料性能仍非常有限。可生物降解農用地膜材料崩解后,部分生物材料降解了,但是塑料部分依然存在于土壤中,這樣對土壤和農業生產安全更加有害。

為有效解決農用地膜污染治理,我建議,首先,各級政府把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確立“政府倡導、財政補貼、企業帶動、網點回收、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制定出臺本地相關配套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和農民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推進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加強技術規范和市場監督。杜絕超薄地膜(厚度小于0.008mm)進入農資市場,使用0.012?mm厚的塑料地膜,便于田間回收,可減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殘留量。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安全技術規范,強制使用無毒添加劑,最大限度減少重金屬污染。

第三,對已污染的農田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塑料廢舊地膜回收力度。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白色污染 治理 資源化 垃圾分類 對策

塑料自問世以來,以其質量輕、強度高、耐磨性好、隔熱、防水、絕緣、經濟實惠、易生產等特性,受到人們的青睞,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并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其使用量與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隨意丟棄,形成所謂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響人、畜健康塑料廢棄物對人的危害早的定論[1]。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研究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存的氯乙烯單體能使人產生“肢端骨溶解癥”,長期接觸氯乙烯單體后,會出現皮膚硬化癥,還有人出現脾腫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損傷、門靜脈壓亢進等病變。廢塑料也會危及動物健康。動物誤食塑料后,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殖功能障礙,嚴重者會引起動物的死亡。

2.影響環境衛生在城市居民區、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顏六色的廢塑料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造成“視覺污染”。廢塑料與其他廢物混雜在一起,也易導致細菌、病原菌、蚊蠅等的大量繁殖,影響公眾健康。

3.污染土壤、影響生物生長廢塑料進入土壤中長期不降解,會對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養分的遷移轉化、土壤微生物的類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質產生深刻的影響,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殘留的塑料阻礙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長,影響植物對水、肥的吸收;也會影響植物發芽、出苗,降低產量及作物品質。對土壤動物的正常活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4.影響航運及水力設施的正常運轉廢塑料進入水體,隨水流漂移,一方面會影響水的流動,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廢塑料會纏繞在水力設施如輪船、水力發電機等的轉動部位并致其損壞,引發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廣,使用量劇增

(1)農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農用塑料增產效益高,導致其使用量劇增。塑料薄膜的應用在我國已有3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全國僅塑料包裝業的年總用量就達5 000萬t;農用塑料年總用量在2 000萬t以上,其中在666.7萬hm2耕地50余種農作物上應用地膜近1000萬t,農產品保鮮膜、營養缽塑料等的使用量亦達1000萬t左右。目前,全國每年約有1000萬t塑料殘余物遺留土壤,單位耕地面積塑膜殘留量達3kg/667m2[2]。由于廢地膜不易分解,積留在農田不易清除,導致農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產與包裝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產品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商品的生產、包裝過程,被用作包裝袋、包裝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層板及塑料產品等,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他包裝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國的泡沫餐具的生產和使用量極大,食品包裝、購物買菜的塑料袋使用數量也是驚人的。據調查[4], 全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消費已達100億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購物袋消耗要超過萬億只。

2.人們不良的行為習慣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隨手拋棄、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這是導致“白色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裝化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運,在一些地區提倡垃圾袋裝化。城市居民也習慣于將生活垃圾裝進塑料袋內拋棄,給垃圾的分類、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加劇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現狀

1.填埋填埋法是我國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該方法由于簡單易行,勿需繁瑣的操作工藝,是我國處理生活垃圾的一種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國垃圾的產量大,并夾雜了大量廢塑料,使其體積龐大,降低了填埋場的處理能力。再加上廢塑料非常穩定,難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嚴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

2.焚燒焚燒雖然可以銷毀塑料袋并可以獲取一定的熱能,但在焚燒過程中,塑料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氣體,導致環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類身體健康。同時,建一個垃圾焚燒廠需要較高的投入,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不適宜大范圍推廣。

3.禁用為了治理“白色污染”,國家經貿委及國務院辦公廳先后相繼出臺了相關“禁白令”。1996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處理法》明確規定對固廢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三化原則,對地膜、一次性包裝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關限制。1999年1月國家經貿委6號令,規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連續下發了《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關于餐飲企業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禁白令”,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勢依舊嚴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誕生被譽為一場“白色革命”,已滲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人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為使用管理不當帶來污染而禁止使用,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難接受,這也是禁白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國家針對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規缺乏強制性的措施,給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在監督管理、行政處罰上帶來了一定困難,政府執法不嚴,執法多數是“一陣風”;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沒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由此可見,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單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難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時,人們在尋求其他替代物來減輕“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與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沒有優勢,難以被消費者接受;盡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總還是存在一個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視回收利用,同樣可以造成環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紙代塑。認為廢紙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決所謂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這會給我國并不富裕的森林資源帶來壓力;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并不環保。另外,紙不具防水性,在隔熱、抗拉強度等性能尚無法與塑料相比。“以紙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

廢物具有二重性,棄之不用即為垃圾,污染環境;回收利用即可變為資源,可重新造福于人類。廢塑料是一種資源,清潔的廢舊塑料可以被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強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關鍵。造成“白色污染”的責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類不恰當的行為。對于如何進行廢棄塑料的回收利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宣傳教育通過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的方式,廣泛利用各種媒體、多種渠道加強對廣大民眾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了解對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義。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來。

2.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促進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是解決垃圾污染,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實行了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如美國的《資源保護與回收法》,日本的“綠化地球百年行動計劃”,德國、韓國制定了《包裝條例》等,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垃圾分類回收制度的全國性的專門法規。因此,制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訂促進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不能僅靠行政命令,而要給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業以優惠政策,以經濟杠桿調動積極性。建議有關職能部門或地方政府,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調動超市、大賣場以及連鎖店的力量,通過他們的工作,盡可能多地把使用過的廢棄塑料購物袋回收、集中起來,免費或低價提供給從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業,解開塑料購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長期以來因回收成本高而無法運作的“死結” [5]。 使眾多的集體或個人積極地投入到廢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來,徹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強廢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術研究廢棄塑料經回收后,經過加工處理進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種產品,才算完成了一個循環周期。目前,盡管廢塑料已經有了多種用途,但在回收、分選、處理的技術上還不是很完善,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研制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及綜合利用技術,以使廢塑料的再利用達到無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緩解環境污染。

結語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政府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制訂相關法律、法規及優惠政策,引導人們對塑料產品從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等進行全程管理,重視回收、再利用環節,“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參考文獻:

[1]楊福馨侯林青:楊連登編著.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與城市環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崔峰:淺談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與治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2:8

解決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白色污染 危害 防治 建議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白色污染在一步步的向我們逼近。白色污染主要來源于塑料包裝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塑料制品的生產成本低、質輕、耐腐蝕、強度高、防水、便利、外形美觀、色澤鮮艷、生產技術成熟等特點在全國廣泛應用。但對其使用后回收難度大、利用價值低的塑料購物袋、垃圾袋等等,至今一直困擾著我們。[1]

一、何謂白色污染及其產生原因

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盒、包裝材料、農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價值,其中絕大部分被丟棄在環境中,不僅破壞了景觀,而且對自然環境也造成了危害。由于這種廢棄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為白色,因此被形象的稱為白色污染。

由于這些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終的處置方式基本上停在堆放或淺埋的水平,一些城鎮將江、河、湖岸作為天然垃圾場,許多地方沒有建立起與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統,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造成濫用和隨意亂倒現象普遍發生。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塑料袋絕大多數是小型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有大部分是再生塑料制品,是利用工業廢棄物和醫療機構丟棄的塑垃圾及垃圾站收集的廢舊塑料加工的。尤其是彩色再生性塑料袋,使用的著色劑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質,與食品接觸后,可能會轉移到食品中對人體造成慢性中毒。[2]

2.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一)視覺污染

走在大街上、街心花園以及著名風景區等經常會發現被隨意丟棄的塑料制品,不但影響了城市風景的美觀,而且嚴重污染了環境。

(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

廢塑料特別是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飲料瓶等,這些體積大、重量輕、不易腐爛、不易分解的塑料混入土壤中后,會影響地下水的下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因其不透氣而破壞土壤質量,影響植物的生長,從而使農作物減產。

(三)危及動物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動物誤食后易引起腸梗阻而死,若遺棄在江河、湖海,可導致水生生物的死忙。[3]

(四)潛在危機

有些白色垃圾不易回收,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難以降解,現階段主要處理方法有焚燒和填埋,若將其焚燒,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煙霧,污染大氣。填埋處理不能隨處進行,否則將對土壤污染,且大規模集中填埋是一項大工程,耗資較大;高溫則分解出毒害物質,塑料制品本無毒,但在溫度達到65℃以上時,就會分解出毒害物質,污染環境,特別是食品污染最為突出。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對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從行政和技術兩方面進行:

(一)行政方面

1.加強管理

在街道兩旁設一些垃圾箱,尤其是人流比較密集的街道。并請相關部門加以監督。在超市購物后使用的方便袋不再免費,而是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

我國部分城市頒布了相關法規、政策,禁止使用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或難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和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采取這一措施,雖然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白色污染”危害,但從實踐結果來看并不是十分理想。禁止使用此類包裝物,就必然要有其替代品的產生,但是替代品在價格與品質上均無法與塑料制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3.強制回收利用

對于一些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循環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

(二)技術方面

1.以紙代塑

以紙代塑是指用紙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一般紙制品分為兩種,一種是紙漿膜塑制品,主要是以蘆葦、蔗渣等草木植物漿為原料。另一類是紙板制品,主要原料是木材,每生產1噸紙板就需用七百噸水。用以上材料制成的紙制品,廢棄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解,因此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解決了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環境問題。造紙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紙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水。[4]

2.開發可降解塑料

并不是所有塑料包裝物都是能回收利用的。例如,購物袋、垃圾袋和地膜等,回收難度大、利用價值不高應積極研制開發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淀粉、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穩定性下降,使用后的塑料包裝廢棄物能在短期內,經光或生物降解作用,裂解為分子量較小的烯烴物質,粉碎成小碎片,達到緩解環境污染的目的。

四、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2.加強對城市、風景旅游區、交通干線、水域等地方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工作。

3.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降解期短價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5]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

5.建立全國性的專門法規,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

參考文獻:

[1]馬艷茹,白色污染與塑料包裝物,2000.3

[2]劉春樂,讓“白色污染”遠離我們的生活,保定日報,2006年5月8日第B02版

[3]付宜飛,張鐵帥,白色污染的現狀與現狀分析,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31(3):2-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隆| 松阳县| 遵化市| 平舆县| 镇沅| 仁寿县| 奇台县| 崇义县| 即墨市| 金山区| 沧源| 阳山县| 长泰县| 涞源县| 班玛县| 清远市| 大方县| 平果县| 偏关县| 阳江市| 五寨县| 阜阳市| 昂仁县| 东阳市| 乌兰浩特市| 定日县| 阜城县| 浦北县| 灵山县| 呈贡县| 闻喜县| 辰溪县| 岳西县| 民丰县| 中牟县| 黑龙江省| 永寿县| 屯昌县| 长沙县| 额尔古纳市|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