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是總書記在新形勢下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輿論環境復雜多變,能否有效調控大眾媒體,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是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重大考驗。我們要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
一、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同志曾經提出,要政治家辦報。鄧小平同志也指出,新聞宣傳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同志要求,在堅持黨性原則上,新聞媒體不允許有任何的含糊和動搖。總書記也強調,輿論導向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導向錯誤,誤黨誤國誤民。這些重要論述,都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原則,體現了輿論引導的根本要求。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社會主義國家新聞事業的指路明燈。如果離開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正確指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就會迷失方向、誤入歧途。我們的新聞媒體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動搖,決不能在新聞宣傳上出現任何偏差。今年,我們國家大事多、要事多、敏感事件多,各級新聞媒體務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突出抓好敏感時期的新聞宣傳工作,及時掌握帶傾向性、苗頭性的敏感問題,加強正面宣傳的力度,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主流輿論;各媒體負責同志要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關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的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做到不為浮云遮望眼、站穩腳跟不動搖。
二、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始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新聞宣傳永恒的主題,也是新聞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實踐證明,積極向上的新聞輿論能夠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產生巨大能量,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因此,各級新聞媒體要始終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在服務大局中進一步增強輿論引導能力。
新聞宣傳工作要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服務。新聞媒體是謳歌時代精神、伸張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傳播信息、普及知識,也能夠反映民意、開展監督,對于推進社會文明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職能作用,引導廣大群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價值取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和發展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新聞宣傳工作要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沒有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取得的成果也會喪失。作為新聞媒體,要切實抓好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引導,努力化過激為冷靜,化對立為理解,化怨氣為信心。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報道,做到及時準確、快速反應、先聲奪人,在第一時間權威信息,在第一時間發出正面聲音,努力擠壓各種謠言的傳播空間。在目前網絡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對于突發公共事件要想隱瞞是不可能的,有反應比沒反應好,快反應比慢反應好,主動反應比被動反應好。只有牢牢掌握突發公共事件輿論引導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三、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講求新聞宣傳藝術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工夫。實踐證明,以公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才能更好地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一些媒體之所以廣受歡迎,不僅在于有權威、深度、及時的新聞內容,而且在于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節目形式和報道方式。我們的新聞作品要產生感染受眾的效果,必須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具體生動、真實感人。要突出個性特色,少說套話空話;多一些深層次剖析,少一些淺層次的掃描,特別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把鏡頭、筆頭、話筒多對準基層、對準百姓,多用群眾的鮮活語言,多用群眾身邊的生動事例,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報道,使我們的輿論引導工作更加可親可信。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在把握好“度”上下工夫。“度”的把握依靠科學,“度”的體現講究藝術。大到一個宣傳戰役、一篇社論的取舍,小到一個詞一個字的推敲,都是把握“度”的過程。輿論引導既要得力,又要得當,還要得法。要正確把握報道規模、報道數量和報道頻率,研究受眾的心理、心態和情緒,做到適度而不失度,避免簡單化、絕對化、片面化,防止產生負面效果。
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大力推進改革創新
新聞是求“新”的事業。新聞之“新”,不僅在于報道時效之新,而且更在于報道內容之新、方式之新。只有勇于改革、善于創新,才能在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要把握媒體分眾化、對象化的新趨勢,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眾的信息需求出現從“被迫接受”向“主動選擇”轉變的趨勢。由于受眾需求日益多元化,一家媒體已經很難同時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能選擇一部分受眾作為自己的目標對象。這就需要媒體根據受眾的差異、興趣愛好對自身特色進行“定位”,運用差異化策略找到自己在社會和市場中的位置。目前一些媒體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質化”現象,特別是一些子報小報越來越趨同于“一個面孔”,逐漸使讀者失去了興趣。各級各類媒體要深入研究群眾信息需求的新變化,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接受習慣,不斷調整和充實傳播內容,努力滿足受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要創新輿論引導的手段方式。經過不斷改進,我們的報道形式、報道手法日益豐富,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但我們還要繼續下大工夫,努力避免政策宣傳文件化、工作報道概念化、會議報道模式化、典型報道臉譜化等現象,努力實現新聞宣傳題材多樣化、形式多樣化、風格多樣化。在報道會議和領導同志活動時,要突出新聞價值,使報道“有血有肉”;在報道典型時,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讓人感到可信可親可學;在報道重點工作時,既要全面準確又要生動鮮活,使同一主題的報道多角度多側面,避免內容形式的雷同和單一。要充分運用現場畫面、同期聲、圖表、評論等多種報道形式,增強新聞宣傳的表現力。
五、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聞工作者隊伍
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要有效引導輿論,僅有良好愿望還不夠,還要具備引導輿論所必須的知識儲備、工作作風、責任觀念和道德修養。廣大新聞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創造出無愧于黨、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嶄新業績。
新聞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做好新聞工作,沒有扎實的功底不行。在這方面,我國新聞界的許多老前輩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廣大新聞工作者要把學習作為第一需要,把學習當成終身大事,既要從書本中學習,又要在實踐中學習;既要向同行專家請教,又要以人民群眾為師;既要鉆研業務知識,又要了解和掌握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知識,努力爭做學習型、知識型、專家型的優秀新聞工作者,努力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名記者、名編輯、名評論員、名主持人。